首页> 中文学位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探讨
【6h】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部分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弹性功能的检测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正常人及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弹性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血管弹性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2000年全球2型糖尿病患者约1.5亿。在我国,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从1979年1.00%上升到1996年的3.21%,年增长率超过0.1%。糖尿病的危害性不仅在于糖尿病本身,更重要的是在于其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动脉血管病变,是致死及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所致的下肢血管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因此,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为临床早期防治其并发症提供依据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超声影像学早期诊断动脉硬化的方法主要有血管内中膜厚度(IMT)测量,这属于形态学的改变。本研究对糖尿病患者动脉弹性指标进行测量,希望在血管壁形态、结构尚未发生改变之前,发现血管的内皮功能的改变,做出早期动脉硬化的诊断。
   方法:1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7年12月至2008年10月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68例,以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
   2应用ALOKA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糖尿病患者下肢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胫前动脉、足背动脉,测定血管内径、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Vs)、舒张早期反向血流速度(Vr)、舒张末期正向血流速度(Vd)、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观察频谱形态,观察下肢动脉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及斑块数量,有无管腔狭窄及闭塞,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
   3分析IMT与年龄的关系及随年龄变化的规律。
   4应用血管回声跟踪(echo-tracking,ET)技术测量糖尿病患者的股总动脉及腘动脉,得出弹性参数β、Ep、AC、AI、PWVβ、Dmax(即Ds)、Dmin(即Dd),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5将所有糖尿病患者双侧股总动脉按照股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为两组:IMT<1.0 mm组及IMT≥1.0mm组,将动脉弹性参数与对照组进行两两比较。
   6按照病程将糖尿病组患者分组,加入对照组后,三组分别行股总动脉及腘动脉动脉弹性的两两比较。
   7按照年龄将对照组及糖尿病组分组后,比较股总动脉及腘动脉的弹性参数,并作年龄与弹性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8进行对照组及糖尿病组股总动脉及腘动脉的弹性参数与血压的相关性分析。
   9分析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指标,找出影响动脉弹性的因素。
   结果:1糖尿病组较对照组内中膜明显不规则增厚,回声增强,不光滑,部分患者管腔内可见单发或多发、形态不一的斑块形成。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斑块、狭窄、频谱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糖尿病组下肢动脉的IMT均较对照组增厚,两组股总动脉及腘动脉的IMT均与年龄呈正相关。
   3除AI外,糖尿病组股总动脉及腘动脉的弹性指标β、Ep、PWVp、Dmax、Dmin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AC值显著降低(P<0.05)。
   4糖尿病股总动脉IMT<1.0mm组及IMT≥1.0mm组的动脉弹性指标p、Ep、PWVβ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AC值显著降低(P<0.05)。糖尿病股总动脉IMT≥1.0mm组的股总动脉弹性指标β、Eρ、PWVβ均较IMT<1.0mm组显著增高(P<0.05)。
   5首诊糖尿病组及非首诊糖尿病组的股总动脉及腘动脉的β、Eρ、PWVβ值均较对照组增大,AC值较对照组减小(P<0.05)。
   6对照组及糖尿病组股总动脉、腘动脉的β、Eρ、PWVβ、AC均与年龄有良好的相关性。
   7年龄≥40岁组的对照组的股总动脉、腘动脉及糖尿病组的腘动脉均较相应的<40岁组的β增大(P<0.05)。
   8对照组及糖尿病组股总动脉、腘动脉的β与收缩压(SBP)、脉压(PBP)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为正相关。
   9糖尿病患者股总动脉的β与血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相关性良好(P<0.05),为正相关。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无相关性(P>0.05)。糖尿病组腘动脉的β与HbAlc及血脂指标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
   10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age、SBP、TG是糖尿病组股总动脉β的独立影响因子(P<0.05)。仅SBP是糖尿病组腘动脉β的独立影响因子(P<0.05)。
   结论:1采用无创、实时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同时发现动脉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可发现早期病变,明显提高下肢血管病变的检出率。
   2 IMT可以反映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的程度。并且,IMT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厚。
   3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弹性大动脉的股总动脉,作为肌性动脉的腘动脉的动脉弹性均较正常人减低。
   4糖尿病患者在动脉壁发生形态学改变(IMT<1.0mm)之前,已经发生血管的内皮功能的改变,即已经发生动脉弹性的改变。
   5病程、年龄、收缩压、脉压、TG、LDL、ApoB、LPa是使糖尿病患者动脉弹性下降的相关危险因素。因此,严格控制血压、血脂水平是防治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重要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