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Aurora激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对其细胞生长的影响
【6h】

Aurora激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对其细胞生长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Aurora激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对其细胞生长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子宫内膜癌发病机制的分子生物水平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cancer)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但是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
   Aurora激酶是新近发现与肿瘤发生相关的癌基因。Aurora/Ip11家族是一种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在细胞分裂的进程中起重要作用。哺乳动物编码3种Aurora家族的蛋白激酶。根据该家族各成员在细胞内的定位可分为3种,AuroraA、AuroraB、AuroraC。AuroraA位于已经完成复制的中心体上,AuroraB位于分裂期的midbody,参与胞浆分离,AuroraC有睾丸组织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在细胞M期后期定位到中心体。Aurora/Ip11家族主要参与调节中心体,微管功能,保证染色体的精确分离和有效的胞浆分离,被认为是调节M期进展的关键因子。
   自从Aurora激酶被发现以来,大量的研究均提示AuroraA激酶与多种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已有AuroraA激酶在其他恶性肿瘤组织中过表达的报道,如在肝癌、胰腺癌、结肠癌、乳腺癌、卵巢癌以及原发胃癌中,AuroraA激酶均呈过度表达。但有关该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在国内至今未见报道。
   本课题通过研究AuroraA激酶和AuroraB激酶在人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以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Aurora激酶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并研究AuroraA激酶基因表达下调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方法:(一)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法)检测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2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65例子宫内膜癌中AuroraA激酶和AuroraB激酶的表达,实验步骤按试剂说明书进行。
   (二)流式细胞学(FCM)检测转染前后子宫内膜癌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四氮唑盐法(MTT)检测转染前后子宫内膜癌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变化。
   结果:
   1.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染色结果(1)20例正常子宫内膜和2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没有发现AuroraA激酶阳性表达,而子宫内膜癌65例中AuroraA激酶阳性表达14例(21.5%),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这种差异未显示与临床分期和组织类型相关。
   (2)正常子宫内膜20例中,AuroraB激酶表达阳性18例(90.0%);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20例中,AuroraB激酶表达阳性13例(65.0%);而在子宫内膜癌65例中,AuroraB激酶表达阳性24例(36.9%)。AuroraB激酶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率依次减低,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子宫内膜癌中AuroraB激酶的阳性率与临床分期在统计学上显示无明显差异。
   2.流式细胞学结果:检测发现,针对AuroraA激酶的siRNA转染后,ISHIKAWA细胞的凋亡率明显上升,实验组与正常及阴性两个对照组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
   3.四氮唑盐法(MTT)检测结果:AuroraA激酶siRNA转染组对细胞的生长抑制非常明显,转染后72hAuroraA激酶siRNA对ISHIKAWA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明显高于正常及阴性两个对照组(P<0.05)。
   结论:
   1.AuroraA激酶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异常表达。
   2.AuroraA激酶表达下调可抑制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并且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凋亡。
   随着Aurora激酶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进一步深入研究,Aurora激酶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分子治疗新的靶点和新的肿瘤标记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