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蟾皮提取物亲水凝胶骨架缓释片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6h】

蟾皮提取物亲水凝胶骨架缓释片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第一部分 蟾皮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蟾皮提取物质量评价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蟾皮提取物亲水凝胶骨架缓释片处方工艺筛选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蟾皮提取物亲水凝胶骨架缓释片质量控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蟾皮的药学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蟾皮是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的干燥表皮。因其提取物具有强心、抗肿瘤、局麻、镇痛、抗炎等作用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目前常用剂型如普通片剂、口服液、胶囊剂及注射液等存在服药次数多,服药量大,口服有腥臭味,注射导致血管刺痛,引发静脉炎等弊端。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新剂型,从一定程度上改善现有剂型的不足。
   亲水凝胶骨架片(Hydrophilic Matrix Fabler)是以亲水性聚合物或天然胶类为骨架材料制成的片剂。是缓控释口服固体制剂中最简单、性价比最高的剂型。通过骨架材料遇水或消化液膨胀,形成的凝胶屏障控制药物的释放。其制备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机械化程度高、释药性能好、质量稳定、服用方便,占据了上市骨架片的60%~70%。本课题拟采用羟丙甲纤维素(Hypromellose,HPMC)为骨架材料制备蟾皮提取物亲水凝胶骨架缓释片,以减少服药次数,减少毒副作用和耐药性的产生,增强患者用药的顺应性。
   方法:对蟾皮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建立HPLC方法测定蟾皮提取物中华蟾酥毒基的含量。考察干蟾皮吸水率及浸泡时间,采用传统的水提醇沉法,以加水量、煎煮次数和煎煮时间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依照L9(34)正交表安排实验,以提取所得的浸膏量和其中华蟾酥毒基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综合加权评分法进行正交工艺的优选,筛选最佳提取工艺。并对筛选的最佳提取工艺进行验证。
   对蟾皮提取物进行质量评价。采用恒温水浴振荡法测定华蟾酥毒基在蒸馏水、pH6.8磷酸盐缓冲液、甲醇溶液中的溶解度。测定蟾皮提取物粉末的吸湿速率和临界相对湿度(Critical relative humidity,CRH),为药物的生产和贮存条件提供参考数据。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提取物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方法测定提取物中华蟾酥毒基的含量。
   采用《中国药典》2005版溶出度测定第三法小杯法进行缓释片体外释放度测定。建立HPLC方法,以缓释片体外释放2、6、10h时华蟾酥毒基的累积释放度分别达到15%~35%、40%~60%、70%为评价指标,考察了HPMC的粘度、填充剂的种类、润湿剂的种类、HPMC的用量、致孔剂的种类、致孔剂的用量、制粒方法以及压片力大小等处方工艺因素和释放介质的种类、释放介质的体积和是否使用沉降篮等方法学因素。采用直观的图表数据分析和相似因子f2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处方释放度数据进行比较。并考察缓释片颗粒的吸湿速率以及临界相对湿度。
   参照《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XIXD缓释、控释制剂指导原则和二部附录IA片剂项下的有关要求,对蟾皮提取物亲水凝胶骨架缓释片进行质量控制,对其外观性状、薄层定性鉴别、片重差异等各规定项目进行考察,建立HPLC方法测定其中华蟾酥毒基的含量并计算其体外累积释放百分率,绘制累积释放百分率-时间曲线。将数据分别用Zero、First、Higuchi、Peppas模型进行拟合,并对药物的释放机理进行研究。
   结果:采用HPLC方法测定蟾皮提取物中华蟾酥毒基含量,其专属性好,方法可靠。干蟾皮吸水率为150%,即首次煎煮要多加1.5倍量的水,浸泡30min。水提醇沉法最佳工艺为蟾皮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加入11.5倍量的水浸泡30min,煎煮45min,第二次和第三次均加入10倍量的水煎煮45min。
   蟾皮提取物浸膏在pH6.8磷酸盐缓冲液、甲醇、蒸馏水三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依次为3.2mg·ml-1,3.1 mg·ml-1,2.5mg·ml-1。蟾皮提取物浸膏在相对湿度为75%的环境中放置10d吸湿达到平衡,吸湿百分率为54.1%。其临界相对湿度为56.33%。薄层色谱结果显示,供试品色谱在与标准对照品色谱相对应的位置上,显示相同颜色的一个斑点,表明供试品中含有华蟾酥毒基这一成分。HPLC法测得蟾皮提取物中华蟾酥毒基的含量为1.53mg·g-1。
   缓释片处方工艺筛选的结果表明:骨架材料的粘度对药物释放有显著性影响,随着HPMC粘度的增加,药物释放速率减慢,含有三种不同粘度的HPMC缓释片的体外释放速率大小顺序为K4M>K15M>K100M。作为填充剂的乳糖和微晶纤维素对药物释放均有促进作用,淀粉对药物释放影响较小。4种不同润湿剂制备的颗粒的休止角均小于30°,其中90%乙醇溶液制粒容易,不粘筛,但细粉较多;50%乙醇溶液制粒稍困难,易粘筛;2%PVP乙醇溶液制粒较难,易粘筛,细粉较多;70%乙醇溶液制粒容易,不粘筛,细粉较少。当骨架材料HPMC K4M的用量为10%时,药物出现突释情况,用量范围在15%~30%时,释药曲线相似。表明随着骨架材料用量的增多,释药速率减慢,但当用量达到一定范围后,再增加用量对药物释放影响不大。采用甘露醇作为致孔剂能提高药物释放度,药物释放速率大小顺序分别为甘露醇>未加入致孔剂>PVP≈葡萄糖,致孔剂甘露醇的用量为5%和10%时,释放无明显差异,甘露醇用量增加到15%时释放速率明显加快,6h已接近释放完全。采用改进的分别制粒法比传统的总混制粒法对释药速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压片力越大,药物释放越慢,但压力增加在一定范围内对药物释放无明显影响。因此缓释片的最优处方为:缓释片总重0.5g,其中蟾皮提取物40%,HPMC K4M20%,甘露醇10%,剩余由MCC填充片重。最优工艺:70%乙醇溶液作为润湿剂,采用改进的分别制粒法制粒,即将蟾皮提取物总量的一半与HPMC K4M混合制粒,另一半与剩余辅料混合制粒。分别干燥后,混合均匀压片,即得。缓释片颗粒在相对湿度为75%的环境中放置96h吸湿达到平衡,吸湿百分率为24.87%,其临界相对湿度为72.81%。三批缓释片片重RSD值分别为0.51%、0.40%、0.44%,表明本缓释片三批样品片重差异符合规定。三批缓释片中华蟾酥毒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18mg、0.25mg、0.22mg,RSD分别为14.85%、1.02%、11.45%。释药模型拟合符合一级释药模型,释药机制为non-Fick扩散,表明药物释放为药物的扩散和骨架溶蚀协同作用的结果。
   结论:本试验制得的蟾皮提取物亲水凝胶骨架缓释片具有良好的12h缓释性,制备工艺的重现性和稳定性良好,建立的质量标准稳定可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