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双钢板与单钢板固定肱骨干下1/3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
【6h】

双钢板与单钢板固定肱骨干下1/3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大体观察

2 A、B、C三组构件不同载荷下的载荷-位移关系

3 肱骨固定的刚度

附图

附表

讨论

1 解剖基础

2 肱骨干下1/3骨折内固定选择

3 本实验结果的分析

4 本实验的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肱骨干下1/3骨折是指自中段以下至肱骨髁上2cm之间的骨折。临床上肱骨干下1/3骨折较少见,多由间接暴力引起,常由于手部着地或肘部着地,力向上传导,加上身体倾斜所产生的剪切应力导致。骨折类型多为斜形或螺旋形,骨折线常累及干骺端,易伴发桡神经损伤且骨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发生率较高。肱骨下段特殊的解剖结构及复杂的应力分布增加了治疗的困难程度。保守治疗复位差、失败率较高且无法早期活动,而于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对线对位,恢复时间短,因此临床多主张早期行手术治疗及功能锻炼。手术发法较多,主要有钢板、髓内钉固定,其中钢板固定又包括前方入路、后方入路、前外侧入路及联合入路等,髓内钉固定分顺行和逆行两种方式;外固定架多用于开放性、粉碎性肱骨干骨折。钢板固定被认为是固定肱骨干骨折的首选方法。临床上采用钢板固定肱骨干下1/3骨折时,常选用4.5mm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limitedcontactdynamiccompressionplate,LC-DCP)或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compressionplate,LCP)。LCP与骨质不接触,对骨折端血运的影响较小,更有利于骨折愈合。然而近年来受双重建钢板固定肱骨远端骨折的启发,越来越多的人采用双重建钢板固定肱骨干下1/3骨折并取得很好效果,然而尚无这方而相关生物力学的研究,基于这一目的我们设计了本实验,用来评价双块普通重建钢板与单块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肱骨干下1/3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探索一种最佳的钢板固定方法。
   方法:
   1、随机采集防腐成人肱骨标本15根(河北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男11个,女4个;右边8个,左边7个。所有肱骨标本从肩关节和肘关节处离断,尽量去除软组织。经X线摄片排除畸形、病理骨标本,应用Osteocore3-EXA型骨密度仪检测骨密度,排除骨质疏松。
   2、先将所有标本按照骨密度值从小到大编号1-15,然后按照区组随机化方法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5具标本。组间骨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4)。A组采用7孔锁定加压钢板(LCP),骨折两端各固定2枚锁定螺钉;B组同样采用7孔锁定加压钢板(LCP),近端固定3枚锁定螺钉,远端固定2枚锁定螺钉;C组采用双块普通重建钢板(10孔+8孔),两端各固定5枚普通螺钉。
   3、构件用特制夹具安装在生物力学试验机上,训试正常后先进行预实验,以减少骨的松弛、蠕变等流变学影响,然后正式实验。首先进行压缩实验,采用动态加载250N/min,直到500N,然后进行正、侧两种方式的3点弯曲实验,相同速率加载到最大弯矩7.5N·m;再进行扭转实验,0.6N·m/min逐级加载,直到最大3N·m。每个构件进行压缩、弯曲(正向、侧向)和扭转4种方式加载,每种载荷反复加载6次,记录每次载荷—位移数据及曲线。
   4、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不同载荷下的载荷-位移结果三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和SNK-q检验;不同载荷下刚度结果三组间比较采用NonparametricTestsKruskal-WallisH检验和Mann-WhitneyU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大体观察可见内固定钢板与骨而敷贴,各组标本在实验过程中钢板及螺钉均无断裂、松动等情况出现。标本与夹具之间连接紧密,标本无他处骨折。
   2、A、B、C三组构件不同载荷下的载荷-位移关系:生理载荷作用下,轴向压缩载荷与位移变化、弯矩与挠度变化以及扭矩与扭角变化均基本呈线性关系。轴向位移变化:A组>B组>C组;挠度变化:B组>C组>A组;扭角变化:C组>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A、B、C三组构件不同载荷下的刚度比较:轴向压缩刚度:C组>B组>A组;弯曲刚度:A组>C组>B组;扭转刚度:B组>A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本次生物力学实验结果显示:双普通重建钢板生物力学性能整体并不优于单钢板(LCP),但两者均能够满足固定需要。采用单钢板(LCP)时,远端固定2枚锁定螺钉足可以提供较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不建议采用骨折两端强度不平衡的固定方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