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心脏起搏器短期起搏阈值的改变及心肌损伤关系的研究
【6h】

心脏起搏器短期起搏阈值的改变及心肌损伤关系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材料

3 手术方法

4 观察指标

5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心房及心室短期起搏阈值的影响因素分析

2 不同时间各心肌酶水平的比较

3 不同分组各心肌酶水平的比较

附图

附表

讨论

1 术中并发症

2 术后并发症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心脏起搏部位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心脏起搏器起搏电极的发展经历了被动电极到主动电极的飞跃,主动电极的出现改善了被动电极脱位率高,固定后位置不便调整等诸多不便。主动电极植入后短期起搏阈值可出现较大变化,以主动电极植入即刻及植入后5-10分钟的起搏阈值定义为短期起搏阈值,探究心脏起搏器主动电极植入后患者一般情况及既往史对短期起搏阈值的影响情况。并分析主动电极植入后心肌损伤标记物的变化,了解主动电极的应用是否存在肌损伤及损伤程度的评价。
  方法:
  1、对象
  入选2012年09月至2014年09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心脏起搏器治疗并植入单根或双根主动电极的患者192例,其中男性93例,女性99例,平均年龄67.61±8.91岁(41~88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56例,Ⅱ°房室传导阻滞9例,Ⅲ°房室传导阻滞18例,以及变时性功能不良9例。其中应用单根主动电极的患者136例,应用双根主动电极的患者56例。并收集临床资料,以上患者均完全符合2008年ACC/AHA/HRS心脏节律异常的装置治疗指南的Ⅰ类及Ⅱa类适应证。
  2、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前心电图、胸片、心脏超声、心肌酶、BNP、生化全项等检查,所有患者心功能均在60%以上。患者均于术前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所有患者术中均为一次性植入主动电极导线成功。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及伴有的既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术中监测主动固定电极导线植入后心房和心室短期的起搏阈值并记录。
  3、统计方法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脏起搏器主动电极植入后在短期内一般情况对起搏阈值的影响。并于起搏器术前及术后24h、48h、甚或72h监测心肌酶并记录,各心肌酶水平不同时间及两组间的比较使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了解主动固定电极导线对心肌细胞的损伤程度,评判其临床安全性及手术可行性。
  结果:
  1、以性别、年龄,既往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嗜好吸烟及饮酒史为自变量,以心室主动固定电极螺旋旋出后即刻的起搏阈值为因变量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及饮酒为心室即刻起搏阈值的影响因素;以心室主动固定电极螺旋旋出后5-10分钟时的阈值为因变量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龄、糖尿病、饮酒为心室5-10分钟起搏阈值的影响因素;以心房主动电极螺旋旋出后即刻的起搏阈值为因变量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吸烟为心房即刻起搏阈值的影响因素;以心房主动电极螺旋旋出后5-10分钟的起搏阈值为因变量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吸烟为心房5-10分钟起搏阈值的影响因素。
  2、不同时间心肌酶水平的比较
  入选患者术前测定血清肌红蛋白(MYO)水平为58.11±23.70ng/ml,肌酸激酶(CK)浓度为66.02±33.02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为16.03±9.49 U/L,乳酸脱氢酶(LDH)浓度为193.00±49.94 U/L,肌钙蛋白Ⅰ(cTnⅠ)浓度为0.01±0.01ng/ml。心肌酶血清肌红蛋白(MYO)水平起搏器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6.196,P<0.001),术后24小时较术前升高(P<0.05);肌酸激酶(CK)浓度起搏器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9.075,P<0.001),术后24小时及48小时较术前升高(P<0.05);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起搏器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469,P<0.001),术后24小时较术前升高(P<0.05);乳酸脱氢酶(LDH)浓度起搏器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5.430,P<0.001),术后24小时及48小时较术前升高(P<0.05);肌钙蛋白Ⅰ(cTnⅠ)浓度起搏器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456,P<0.001),术后24小时及48小时较术前升高(P<0.05)。
  3、不同分组心肌酶水平的比较
  血清肌红蛋白(MYO)水平单根组与双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58,P=0.385);血浆肌酸激酶(CK)浓度单根组与双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53,P=0.502);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单根组与双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740,P=0.055);血浆乳酸脱氢酶(LDH)浓度单根组与双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65,P=0.354);血浆肌钙蛋白Ⅰ(cTnⅠ)浓度单根组与双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54,P=0.816)。
  结论:本组研究显示:心脏起搏器主动固定电极导线植入后,女性、年龄、吸烟、饮酒、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在短期内对可对起搏阈值的造成一定影响。植入主动电极导线后患者的心肌酶MYO、CK、CK-MB、LDH、cTNⅠ水平逐渐升高,24小时可达到高峰,并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但72小时均能有统计学意义的下降,故主动固定电极导线的植入对心肌的损伤无明确作用,主动固定电极导线单根组与双根组间心肌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损伤与应用主动固定电极导线的数目无明显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