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CD44、CD24标记的宫颈癌细胞亚群特性及其辐射抵抗机制的研究
【6h】

CD44、CD24标记的宫颈癌细胞亚群特性及其辐射抵抗机制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宫颈癌干细胞的富集与分离方法及其指导临床的意义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宫颈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第2位。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手术、放疗、化疗等手段综合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治疗效果差,主要是病灶转移和复发,5年内肿瘤复发率高并且复发后对于放疗、化疗具有很强的抵抗性。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 CSC)领域取得的成就,为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开辟一条崭新的道路。宫颈癌干细胞(cervical cancer stem cells CCSC)也成为妇科肿瘤专家们最为关心的问题,CSC理论有助于我们对宫颈癌传统治疗观念的转变,为治愈宫颈癌提供新的方法。
  研究已证实宫颈癌组织及宫颈癌细胞系中存在具有CSC特性的细胞,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根据特异性肿瘤标志物从宫颈癌细胞系中分离、鉴定出CCSC。前期课题已证实经过2Gy反复辐射Siha细胞25次,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CD44+/CD24+Siha细胞亚群比例较辐射前明显升高,因此本研究拟通过流式细胞仪分选得到CD44+/CD24+Siha细胞,利用悬浮培养法、裸鼠成瘤实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电镜、克隆形成实验了解其是否具备干细胞特性。对于Siha细胞系中CD44+/CD24+能否被认为是宫颈癌的干细胞标志物提供一个理论支持。流式细胞仪检测辐射前后细胞周期变化,进一步探讨CD44+/CD24+Siha细胞放疗抵抗性与细胞周期之间的关系。
  方法:
  1细胞培养常规复苏冻存的Siha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1640培养基传代培养,置于5%C02、37℃的恒温培养箱中。
  2流式细胞仪分选细胞将Siha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加入CD24-FITC、CD44-PE抗体后用流式细胞仪分选出CD44+/CD24+Siha细胞(传代培养或冻存)。
  3悬浮培养检测成球能力将分选获取的CD44+/CD24+Siha细胞和亲代Siha细胞置于无血清条件下进行悬浮培养,观察其成球能力。
  4裸鼠成瘤实验取CD44+/CD24+Siha细胞和亲代Siha细胞,适量培养基重悬细胞,抽取0.1ml细胞悬液皮下注射于4周龄雌性NOD/SCID小鼠的右前肢背侧,观察动物一般情况、瘤体生长情况并计算瘤体的体积。
  5细胞照射采用Primus M电子直线加速器6MVX线为放射源,源皮距100 cm照射,剂量率300cGy/min。
  6电镜透射电镜观察辐射前后两组细胞形态变化并照相。
  7 Transwell侵袭实验测定两组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
  不同剂量照射CD44+/CD24+Siha、亲代Siha细胞后,将各组细胞逐滴加入Matrigel胶包被的Transwell小室,37℃、5%C02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4%多聚甲醛固定,吉姆萨液染色,计数各组细胞穿过Matrigel生物胶落人小孔的细胞数。
  8克隆形成实验两组细胞经不同剂量照射后接种于六孔板中,六孔板底部出现肉眼可见的克隆时终止其培养,4%多聚甲醛固定,吉姆萨液染色,40倍显微镜下计数>50个细胞的克隆数,计算细胞克隆形成率及两组细胞的存活分数。
  9细胞周期检测两组细胞在接受4Gy放射处理后24小时,置于预冷的75%乙醇4℃固定过夜,PBS水化后离心倾去上清液,加入细胞周期检测剂,置暗处冰浴中染色30min,流式细胞仪检测放射前后细胞周期分布变化。
  10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满足正态性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其分布,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差异;非正态性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描述其分布,非正态性或方差不齐时用秩和检验比较各组差异,认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 FCM检测不同组细胞中CD44+/CD24+细胞比例
  亲代Siha细胞中CD44+/CD24+比例为1.12%;经2Gy反复辐射25次的Siha细胞被称为耐放疗细胞,其CD44+/CD24+Siha细胞亚群比例为4.68%。
  2悬浮培养法检测两组细胞成球能力情况
  CD44+/CD24+Siha细胞组可以形成致密且体积较大的细胞球,成球率为(36.0±4.52)%VS(6.1±2.8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情况及移植瘤随时间体积的变化情况
  3.1 CD44+/CD24+Siha细胞组接种(4.50±3.25)天NOD/SCID小鼠可触及米粒样结节形成;亲代Siha细胞组接种(12.88±2.69)天可触及米粒样结节形成。CD44+/CD24+Siha细胞组致瘤时间早,成瘤率高。
  3.2两组移植瘤体积在各时间点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
  4透射电镜观察辐射前后两组细胞内部结构变化
  辐射后CD44+/CD24+Siha细胞组其细胞膜完整,核膜及核质较完整,细胞质内容物未见明显变化。而亲代Siha细胞组其细胞可见较多囊泡,核质聚集固缩,染色质边集及凋亡小体。
  5克隆形成实验法检测两组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细胞存活曲线显示CD44+/CD24+Siha细胞组、亲代Siha细胞组均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细胞存活分数不同程度下降,CD44+/CD24+Siha细胞组下降不明显。SF2Gy为日常照射剂量,SF2GyCD44+/CD24+细胞组=0.894±0.027,SF2Gy亲代Siha细胞组=0.745±0.05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DoCD44+/CD24+细胞组=4.588±1.037与Do亲代Siha细胞组=3.195±0.51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DqCD44+/CD24+细胞组=4.114±0.854与Dq亲代Siha细胞组=2.154±0.33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6 Transwell实验法检测不同剂量照射后对两组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
  在0Gy、2Gy、4Gy、6Gy、8Gy时CD44+/CD24+Siha细胞组与亲代Siha细胞组迁移细胞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CD44+/CD24+Siha细胞组:2Gy、4Gy照射后迁移细胞数变化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6Gy、8Gy照射后迁移细胞数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亲代Siha细胞组:2Gy照射后迁移细胞数变化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4Gy、6Gy、8Gy照射后迁移细胞数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7流式细胞术检测辐射前后对两组细胞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
  CD44+/CD24+Siha细胞4Gy照射前后G2期细胞比例分别为32.38±12.50、46.82±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亲代Siha细胞4Gy照射前后G2期细胞比例分别为11.08±1.94、22.21±11.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 CD44+/CD24+Siha细胞亚群成球能力强;致瘤时间早、致瘤率高、致瘤体积大;较强的侵袭和转移能力,其具备干细胞特性,CD44+/CD24+可能成为宫颈癌干细胞特异性表面标志物。
  2 CD44+/CD24+Siha细胞亚群具有较强的放疗抵抗性。
  3 CD44+/CD24+Siha细胞亚群较强的放疗抵抗性可能与G2周期阻滞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