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CCK-8通过CCK1受体上调内源性阿片肽抑制足底电击诱导的吗啡CPP重燃
【6h】

CCK-8通过CCK1受体上调内源性阿片肽抑制足底电击诱导的吗啡CPP重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动物

2 主要试剂

3 主要仪器

4 试剂配制

5 实验方法

结果

1 实验动物

2 足底电击诱导的CPP重燃模型的建立

3 外源性CCK-8对足底电击诱导吗啡CPP重燃的影响

4 CCK-8抑制足底电击诱导吗啡CPP重燃的相关机制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阿片类药物复吸的引燃因素及治疗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罂粟的花或果加入药中,能够产生镇痛等多种功效,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即为阿片类物质,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如杜冷丁、吗啡、芬太尼等。然而,阿片类药物在具有良好镇痛效果的同时,其易形成耐受、易成瘾的副作用也尤为显著。使用药物产生的欣快效应使用药者产生强烈的心理渴求,且无法自制,只能连续地或周期性地使用药物,此类药物引发的精神依赖和复吸仍是目前国际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研究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内可能存在多种“内源性抗阿片肽”,可以调控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后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并且认为非阿片受体系统可能成为目前研究防治阿片类药物成瘾的重要靶点。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是一种脑肠肽激素,分布于神经系统内,具有调节消化道活动等功能。而八肽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octopeptide,CCK-8)是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的主要的抗阿片肽类物质。课题组研究发现,给予吗啡依赖大鼠侧脑室注射CCK-8慢性干预,不仅可以明显减轻戒断症状,还能显著抑制其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的形成,抑制吗啡精神依赖过程。但是,CCK-8是否可以防止复吸、达到促进“脱毒”的作用尚不明确。
  CPP模型是目前国际上应用较为广泛的实验模型,主要用于啮齿类动物药物渴求、药物奖赏效应以及药物成瘾记忆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建立吗啡CPP模型,观察不同剂量的外源性CCK-8对足底电击诱导吗啡CPP重燃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有利于戒毒机制的进一步阐明,对开发戒毒新药也有一定的意义。
  方法:
  1、足底电击诱导的CPP重燃模型的建立:实验分为盐水组和吗啡组。皮下注射吗啡(10 mg/kg)/盐水(0.2 ml)后进行程序性伴药/非伴药训练7天,每天两次,以建立大鼠CPP实验模型。在建立CPP模型后,自然熄灭10d,每五天进行一次测试观察位置偏爱是否消失。重燃期各组大鼠均给予足底电击(强度:0.5mA,每次0.5s,间隔40s)15min后,再次进行CPP测试,观察CPP效应是否重建。
  2、外源性CCK-8对足底电击诱导吗啡CPP重燃的影响:在条件性训练期所有大鼠均给予皮下注射10mg/kg吗啡后训练。表达期测试时不给予任何药物处理。按照CPP得分随机分为三组:吗啡+盐水组、吗啡+不同剂量(0.1、1μg) CCK-8组。在CPP重燃前给予侧脑室注射CCK-8(0.1、1 g),以观察外源性CCK-8对足底电击诱导吗啡CPP重燃的影响。
  3、CCK-8抑制足底电击诱导的吗啡CPP重燃的受体机制:实验分为吗啡+CCK-8(1μg)+DMSO组、吗啡+CCK-8+CCK1受体拮抗剂(L-364,718,10 g)组、吗啡+CCK-8+CCK2受体拮抗剂(L-365,260,10 g)组、吗啡+ CCK1受体拮抗剂组和吗啡+CCK2受体拮抗剂组。在CPP重燃测试前15min侧脑室共同给予CCK-8和CCK受体拮抗剂(CCK1受体拮抗剂L-364,718、CCK2受体拮抗剂L-365,260),或单独给予CCK受体拮抗剂,然后给予足底电击15min,完成后进行CPP测试。
  4、CCK-8通过上调内源性阿片肽抑制足底电击诱导的CPP重燃:实验分为吗啡+CCK-8(1μg)+盐水组、吗啡+CCK-8+纳洛酮(5 g)组、吗啡+CCK-8+CTAP(10 g)组、吗啡+纳洛酮组、吗啡+CTAP组。在CPP重燃测试前15min侧脑室共同给予CCK-8及非选择性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或高选择性阿片受体拮抗剂CTAP进行干预,或单独给予纳洛酮或CTAP,然后给予足底电击15min,完成后进行CPP测试。
  5、CCK-8对足底电击敏感程度的影响:大鼠给予盐水或不同剂量CCK-8侧脑室注射15 min后,给予足底电击,初始电流为0.1mA,每次增加0.05 mA,以大鼠后爪离开地面时的电流值为其敏感阈值。
  CPP得分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各组均数的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用Bonferroni post-hoc法作两两比较。CPP重燃模型的建立采用重复测量设计进行统计,不同测量时相(预适应期、表达期、消退期、重燃期)之间采用Bonferroni post-hoc法进行两两比较。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
  1、给予10mg/kg吗啡皮下注射后进行条件位置偏爱训练,CPP得分与训练前相比显著增加(P<0.01);不给予任何药物处理及训练自然熄灭后,条件位置偏爱成功消退,CPP得分显著下降(P<0.01),恢复至训练前水平;给予足底电击15min后,重新建立条件位置偏爱(P<0.01)。
  2、与盐水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CCK-8组的CPP得分显著降低(P<0.01)。
  3、与Mor+CCK-8+DMSO组相比,Mor+CCK-8+L-364,718组的CPP得分显著降低(P<0.01),而Mor+CCK-8+L-365,260组与Mor+CCK-8+DMSO组相比则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CCK1受体拮抗剂L-364,718单独作用,对足底电击诱导的CPP重燃无明显影响(P>0.05),而CCK2受体拮抗剂L-365,260单独作用,却可以抑制足底电击诱导的CPP重燃(P<0.05)。
  4、Mor+CCK-8+纳洛酮组、Mor+CCK-8+CTAP组与Mor+CCK-8+Saline组相比,CPP得分显著下降(P<0.01),而Mor+纳洛酮组、Mor+ CTAP组与重燃水平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5、各组大鼠对足底电击的敏感阈值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1、按照本研究中的方法成功建立了条件位置偏爱模型。
  2、足底电击成功重燃CPP的表达,并且0.1μg和1μgCCK-8有效抑制了CPP重燃过程。
  3、外源性CCK-8是通过CCK1受体抑制足底电击诱导的CPP重燃,内源性CCK可能通过CCK2受体促进足底电击诱导的CPP重燃。
  4、纳洛酮或CTAP均能阻断CCK-8对足底电击诱导吗啡CPP重燃的抑制作用,但是,纳洛酮和CTAP本身对足底电击诱导吗啡CPP重燃无明显影响。说明外源性CCK-8抑制足底电击诱导的吗啡CPP重燃可能与内源性阿片系统相关。
  5、可以排除CCK-8对足底电击敏感程度的影响。
  CCK-8可以通过CCK1受体上调内源性阿片肽抑制足底电击诱导的吗啡CPP重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