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自由体位在无痛分娩第二产程中的应用
【6h】

自由体位在无痛分娩第二产程中的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临床分组及研究方法

3 观察指标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观察组和对照组孕妇临床基本资料比较

2 观察组和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间比较

3 观察组和对照组胎心好转率和胎心好转时间的比较

4 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后出血量的比较

5 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娩方式比较

附图

附表

讨论

1 自由体位缩短无痛分娩初产妇的第二产程

2 自由体位降低无痛分娩胎儿窘迫的发生

3 自由体位对无痛分娩产妇产后2小时平均出血量的影响尚不明确

4 自由体位对无痛分娩产妇会阴侧切率、产钳助产率及剖宫产率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自由体位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现状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比较自由体位与传统体位在初产妇无痛分娩产程中的影响,探讨自由体位对应用无痛分娩初产妇的第二产程及分娩效果的影响。
  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邢台市人民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20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此200例初产妇分娩过程中均在宫口开大3cm后采用椎管内麻醉方法。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膀胱截石位待产。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在医护人员引导下根据产妇自己的喜好、自我感觉和舒适度自行决定采取自由体位待产,如:半坐卧位、侧卧位、坐位、蹲位、膝胸卧位等。若产妇不能采取自由体位,视为样本剔除,研究过程中2例产妇不配合采取自由体位,观察组剔除2例。观察组研究对象为98例,对照组研究对象为100例。分别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在第二产程时间、胎心率异常发生率及好转率、产后出血量、会阴侧切率、产钳助产率及中转剖宫产率等方面的差别。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结果:
  1、观察组孕妇第二产程的平均时间为45.21min,对照组孕妇第二产程的平均时间为62.59min,观察组孕妇第二产程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233, P<0.05)。
  2、观察组孕妇在第二产程中胎心率异常发生例数为31例,对照组孕妇在第二产程中胎心率异常发生例数为45例,两组胎心率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31.63%和45.00%,两组胎心率异常好转时间分别为46.32s和59.71s,胎心率异常的好转率分别为96.77%和93.33%,观察组的胎心率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4.16, P=0.041),并且当发生胎心率异常后,采用自由体位能有效提高胎心好转率(X2=4.031, P=0.045),所用时间明显少于传统体位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5.957, P=0.001)。
  3、观察组产后2小时平均阴道出血量为195.52ml,对照组产后2小时平均阴道出血量为202.29ml,自由体位组阴道出血量少于传统体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1, P=0.133)。
  4、观察组98例,有9例行会阴侧切术,会阴侧切率为9.18%,对照组100例中有19例行会阴侧切术,会阴侧切率为19.00%,观察组的会阴侧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928, P=0.047);观察组有2例行产钳助产,产钳助产率为2.04%,对照组有9例行产钳助产,产钳助产率为9.00%,观察组的产钳助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714, P=0.03);观察组有1例剖宫产终止妊娠,中转剖宫产率为1.02%,对照组有3例剖宫产终止妊娠,中转剖宫产率为3.00%,观察组的中转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688, P=0.028)。
  结论:
  无痛分娩初产妇运用半坐卧位、侧卧位、坐位、蹲位、膝胸卧位等自由体位,能够缩短第二产程时间,降低胎儿窘迫发生率,降低会阴侧切率、产钳助产率及中转剖宫产率,但自由体位的应用是否能预防性减少产后出血量尚不明确,尚需大样本病例的进一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