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循环内皮细胞含量的变化
【6h】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循环内皮细胞含量的变化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材料

3 研究方法

4 统计分析

结果

1 ACI组外周血CECs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ECs水平之间的比较

2 ACI组发病第1天至第7天外周血CECs水平的变化

3 ACI患者脑梗死面积与外周血中CECs水平的关系

附图

附表

讨论

1 ACI组与正常对照组CECs水平的比较

2 ACI组不同时间点CECs水平变化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循环内皮细胞及其与脑梗死的关系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背景:急性脑梗死(acutecerebralinfarction,ACI)是脑细胞缺血缺氧坏死,是由于脑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脑细胞持续性缺血而永久性死亡。早有研究证实血管内皮的损伤是脑血管病发病的病理基础。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endothelialcells,CECs)是由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脱落形成的,其数量的变化可反映血管内皮受损的程度。已有研究显示外周血中CECs在缺血和血管损伤时含量明显升高,如心肌梗死、血管炎等血管性疾病。因为血管内皮损伤是脑梗死发病的病理基础,因此推断,在急性脑梗死急性期外周血中CECs水平升高,并且可能随着疾病的病程发展CECs水平动态改变,由于CECs能反应血管损伤的程度及范围,所以推测不同面积的脑梗死可能外周血中CECs水平不相同。
  目的:
  1、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CECs含量的变化。
  2、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面积大小与外周血中CECs含量的关系。
  方法:研究对象:ACI组:随机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6月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6例,ACI患者在发病第1天、第7天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CECs的含量。正常对照组:同时期随机选取17例健康人,空腹抽取外周血检测其外周血CECs的含量。将ACI组病人按照脑梗死的面积大小分为:大(灶)梗死组、中(灶)梗死组、小(灶)梗死组、腔隙梗死组4组。运用流式细胞技术计数外周血CECs数量:选取具有荧光标记的抗循环内皮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的CD146+CD45-标记CECs,外周血经过抗凝、抗体孵育、裂解红细胞、缓冲液缓冲、离心、洗涤、混匀后上机检测,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ECs所占白细胞百分比,结合患者同期血常规中白细胞数量,计算出CECs的含量。数据分析采用SPPS21.0统计软件。
  结果:
  1、ACI组外周血中CECs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ECs水平之间的比较。
  ACI组在发病第1天和第7天均进行CECs水平检测的病例为32例,只在发病第1天进行CECs检测的病例为46例,正常对照组17例。ACI组中的发病第1天组、发病第7天组外周血CECs水平分别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CECs水平的比较。
  1.1ACI组发病第1天外周血CECs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ECs水平之间的比较。
  ACI组发病第1天组与正常对照组数据分布特征不符合正态性,结果用中位数表示。正常对照组CECs水平(519,2486个/mL)低于ACI组中第1天组CECs水平(1869,1604个/mL),但是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12,P=0.070),尚不能认为正常对照组与ACI组发病第1天数据有差异。
  1.2ACI组发病第7天外周血CECs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ECs水平之间的比较。
  两组数据分布特征不符合正态性,结果用中位数表示。ACI组第7天CECs水平(2832,1471个/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ECs(519,2486个/mL)水平,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41,P=0.030)。
  2、ACI组发病第1天至第7天外周血CECs水平的变化
  ACI组发病第1天、第7天外周血CECs水平的变化,两组数据的分布特征不满足正态性,结果采用中位数表示。
  ACI组发病第1天与发病第7天两组之间比较,总病例数32例,期中第1天CECs水平高于第7天CEC水平的5例,第1天CECs水平低于第7天CECs水平的27例,第1天CECs水平等于第7天CECs水平的0例。并且ACI组发病第7天CECs水平(2832,1471个/mL)明显高于ACI组发病第1天CECs水平(1988,1303个/mL),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59,P=0.001)。
  3、ACI患者脑梗死面积大小与外周血中CECs水平的关系
  3.1不同脑梗死面积组即大(灶)梗死组、中(灶)梗死组、小(灶)梗死组、腔隙梗死组发病第1天外周血中CECs水平的比较。
  大(灶)梗死组、中(灶)梗死组数据分布特征符合正态分布,结果用x±S表示,小(灶)梗死组、腔隙梗死组数据分布特征不符合正态分布,
  结果用中位数表示。
  大(灶)梗死组15例(1828±897个/mL)、中(灶)梗死组5例(4273±1971个/mL)、小(灶)梗死组12例(1917,3014个/mL)、腔隙梗死组14例(1452,801个/mL),各组之间CECs水平差异有统计差异(Z=9.316,P=0.025)。
  不同脑梗死面积组两两比较:中(灶)梗死组CECs水平明显高于大(灶)梗死组和腔隙梗死组(P<0.05)。
  3.2不同梗死面积组即大(灶)梗死组、中(灶)梗死组、小(灶)梗死组、腔隙梗死组发病第7天外周血CECs水平的比较。
  大(灶)梗死组数据分布特征不符合正态分布,用中位数表示,中(灶)梗死组、小(灶)梗死组、腔隙梗死组数据分布特征符合正态分布,用x±S表示。
  大(灶)梗死组11例(2948,1045个/mL)、中(灶)梗死组4例(5311±2459个/mL)、小(灶)梗死组8例(2556±1667个/mL)、腔隙梗死组9例(2184±819个/mL),各组之间CECs水平差异有统计差异(Z=10.712,P=0.013)。
  不同脑梗死面积组两两比较:中(灶)梗死组CECs水平明显高于大(灶)梗死组、小(灶)梗死组和腔隙梗死组(P<0.05),大(灶)梗死组CECs水平明显高于腔隙梗死组(P<0.05)。
  结论:
  1、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循环内皮细胞水平高于正常健康人,并且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7天内外周血中CECs水平升高。
  2、不同梗死面积的脑梗死患者在发病第1天与发病第7天外周血中CECs含量不同,而在脑梗死第7天大中脑梗死面积患者外周血中CECs水平明显高于小(灶)梗死和腔隙梗死面积的患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