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BG)患者术中血压变化及血管活性药物对大脑中动脉血流的影响
【6h】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BG)患者术中血压变化及血管活性药物对大脑中动脉血流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 试验方法

3 试验内容

结果

1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SBP、DBP、MAP与脑血流(Vm、Vp及DM值)关系

2 血管活性药物对MAP及脑血流参数Vm、EDV及RI值的影响

3 术后随访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BG)术中监测大脑中动脉血流的临床意义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并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冠脉搭桥技术的日趋成熟为冠心病患者带来了福音。目前,冠脉搭桥术多在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因此有效的降低了体外循环对患者生理机能的干扰,但这却对麻醉技术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PCABG)术中,外科操作一般需要搬动心脏,这不仅会影响心功能,而且会造成冠脉痉挛,引起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甚至会出现严重低血压、室颤、心脏停搏等情况,进而影响脑血流量,导致脑低灌注的发生,增加术后神经并发症的发生率,影响病人术后苏醒。为了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有时不可避免的需要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这也将引起脑血流量的波动,正性肌力药有利于升高血压,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脑血流,但是其收缩血管的作用可能会降低大脑供血,影响脑代谢,其原因可能与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有关。因此,OPCABG术中监测大脑中动脉血流(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观察脑血流量随血压的变化及血管活性药物对脑血流量的影响,可以有效地指导我们的临床工作。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100例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术中右侧大脑中动脉血流,评价OPCABG术中血压变化及血管活性药物对大脑中动脉血流的影响,从而为我们的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择2014年5月~2015年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外科行OPCABG患者100例,采用TCD持续监测并记录患者入室(T0)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BIS值、HR及MCA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p)、舒张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及 DM值。术中分别记录插管(T1)、锯胸骨(T2)、前降支(T3)、右冠支(T4)、左室后支(T5)、回旋支(T6)、对角支(T7)、侧壁钳(T8)、开放(T9)、术闭(T10)各时间点不同的 SBP、DBP、MAP、BIS值、HR、Vm、Vp、EDV、RI及DM值。同时记录(低血压后)血压自动回升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麻黄碱、去甲肾上腺素、葡萄糖酸钙)后血压回升后的上述指标。
  结果:⑴与T0比较,T1~T9时刻患者SBP、DBP、MAP、Vm、Vp、EDV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6时刻患者Vm及MAP最低。⑵各时间点的DM值分别与Vm、Vp及EDV进行相关分析: DM与Vm(r=0.837,P<0.01),DM与Vp(r=0.774,P<0.01),DM与EDV(r=0.488,P<0.01),Vm与 Vp(r=0.869,P<0.01)均满足正相关性条件。⑶各时间点血压变化△SBP(入室SBP-各时间点SBP)、△DBP(入室DBP-各时间点DBP)、△MAP(入室MAP-各时间点MAP)与脑血流变化(△Vm、△Peak、△EDV及△DM值)进行相关分析:除T6时刻患者血压变化和脑血流变化(△Vm、△Vp及△DM值)有相关性外,其余时间点均无相关性。T6时刻患者△SBP、△DBP、△MAP与△Vm的显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22、0.390、0.433,P<0.05);T6时刻患者△SBP、△DBP、△MAP与△Vp的显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64、0.419、0.424,P<0.05);T6时刻患者△SBP、△DBP、△MAP与△DM的显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39、0.326、0.382,P<0.05)。⑷麻黄碱:单次按3mg、6mg或9mg给药后MAP、Vm、Vp及EDV升高,与用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RI值与给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⑸葡萄糖酸钙:单次按1g给药后MAP、Vm、Vp、EDV升高,RI值降低,与给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⑹去甲肾上腺素:单次给药剂量在16μg以内,给药后MAP、Vm、Vp、EDV升高,RI值降低,与给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连续(5 min)单次给药剂量超过16μg后,MAP及RI值升高,Vm、Vp、EDV降低,与用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①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搭回旋支时血压变化与脑血流具有相关性,且MAP与脑血流的相关性最强,因此MAP是判断脑血流灌注最敏感的的指标。②脑血流参数中Vm与DM值的相关性更好,因此由 Vm计算DM值更准确,且△Vm与血压变化的相关系数最大,因此Vm可以作为脑血流参数中最主要的参考指标。③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麻黄碱(单次剂量在9mg以内)、葡萄糖酸钙(单次剂量1g)、去甲肾上腺素(单次剂量小于16μg)升高血压的同时可增加脑血流,而应用去甲肾上腺素5 min内(连续单次剂量大于16μg),血压升高,脑血流降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