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近代中国留学教育与职业教育发展研究(1872年—1927年)
【6h】

近代中国留学教育与职业教育发展研究(1872年—1927年)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一)选题的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方法

(五)论文结构

一、洋务时期留学欧美教育与实业教育萌芽

(一)培育新式实业人才是官派留学启动及实业教育萌芽共同的历史动因之一

(二)洋务时期的留学教育与实业教育的相互作用

1.洋务时期实业学堂的起步状态为留学教育启动提出客观要求

2.首次官派留学促进了国内实业教育发展

二、晚清时期的留学教育与实业教育发展

(一)晚清的留学教育对实业教育发展的大力推动

1.晚清时期的留日教育,伴随兴起实业留学潮

2.留日教育对晚清实业教育的促进

3.同期的欧美实业留学教育对职业(实业)教育的促进

(二)晚清时期实业教育的发展有力带动了实业留学教育的高涨

三、民国前期的留学教育与职业(实业)教育发展

(一)民国前期的留学教育对职业(实业)教育全方位的推动

1.留学新格局形成,一定程度延续实业留学特质

2.留学教育在实践层面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推动

3.留学教育在思想层面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推动

4.留学教育在制度层面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推动

(二)民国前期的职业(实业)教育对留学教育一定程度的促进

1.民国初期实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向职业教育的顺利过渡

2.职业(实业)教育对留学教育一定程度的促进

四、留法勤工俭学与同期职业教育发展的相互影响

(一)别具一格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二)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与同期职业教育的互相启示和影响

1.留法勤工俭学在法教育对国内职业教育的深刻启示

2.留法预备学校及预备班教育为国内职业教育带来极大启示

3.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的华工教育对职业教育的启示作用

4.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工读主义教育、职业教育相互交织影响,并肩前进

五、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近代中国在被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轰开国门后,开始了坎坷艰难的近代化之路。中国教育近代化也随之拉开了序幕。在对旧式封建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包括留学教育和职业(实业)教育在内的新式教育登上了历史舞台。近代的留学教育扣开了中国与世界交流的大门,职业(实业)教育就在这种交流的大潮中被引入中国。留学教育与职业(实业)教育在中国近代均有各自的发展轨迹,而由于留学教育的显著功能是将外国的教育资源引入中国并为中国教育注入新鲜血液;职业(实业)教育“舶来品”的特性又说明了它是由外国借鉴并引入的新式教育;由此二者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过程中就形成了一种极为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对它们自身的发展、成熟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也是促进中国整个教育体系完善的积极因素。本文分五个部分阐述近代中国的留学教育与职业(实业)教育从产生、发展到同臻完善的过程以及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和推动的关系。 第一部分是洋务时期。培育新式实业人才以达“自强求富”目的的历史动因催发了近代中国实业教育的萌芽和首次官派留学教育的启动,也使之后的留学教育与职业(实业)教育之间的共同发展有了良好开端。第二部分是晚清维新和“新政”时期。留学日本成为国人寻求的一个新的学习西方的途径。而实业教育也在《癸卯学制》中首次确立。通过借鉴学习日本的实业教育,留日教育对于中国晚清的实业教育制度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实业教育制度化又为实业教育的发展导入留日学习实业的新视角。这就促成了晚清实业留学大潮的形成,也有利于留学教育的繁兴。所以晚清的留学教育与实业教育间相互影响和推动的关系更为密切。第三部分是民国前期。留学欧美的新格局形成。实业教育继续发展并完成了从实业教育到职业教育的过渡。而且这个时期二者间的相互影响和推进显现得尤为突出。留学教育直接影响了职业教育制度的确立,思想的成熟,体系的完善。而职业教育在自身得到发展的同时又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留学教育。第四部分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时期。这种特殊的留学教育形式同当时国内正处于黄金发展期的职业教育遥相呼应,相互启示,共同发展,为近代中国教育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最后结语部分总结从1872年至1927年留学教育与职业(实业)教育的发展沿革及二者在这段历史时期一直存在的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般的关系。而这种关系也为当前中国留学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启示。

著录项

  • 作者

    高宇;

  •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
  • 学科 教育学原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虹;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教育史;
  • 关键词

    近代中国; 留学教育; 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