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边缘中的定位:《接骨师之女》中混杂身份的解读
【6h】

边缘中的定位:《接骨师之女》中混杂身份的解读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Introduction

A.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Amy Tan and The Bonesetter's Daughter

B. Literature review

C. Relevant theories

D. General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Chapter One Cultural Difference: Seeking Cultural Identity

A. Anxiety from the dislocation of culture

B. Constructing the imagined community of cultural China

Chapter Two Diasporic Chinese Subjection: Rewriting Ethnic Identity

A. Ethnicizing the American Orientalist discourse

B. Building the ethnic diasporic Chinese discourse

Chapter Three Androgyny: Articulating Gender Identity

A. The loss of subjectivity: plight of women figures

B. A way to self-identity: from imitation to self-discovery

Conclusion

Notes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s

展开▼

摘要

谭恩美是美国华裔文坛最为卓越和高产的作家之一,她的成名作《喜福会》一经出版便受到来自评论界及普通读者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可以说她的出现标志着美国华裔文坛的再次崛起。《接骨师之女》是谭恩美笔下第四部探讨大洋彼岸美国华裔移民母女间亲情关系的力作。在这部小说中,谭恩美从祖母及母亲身上汲取了大量写作灵感和素材,融合其高超的叙事技巧,将不同文化背景下三代人之间的母女感情纠葛叙述得跌宕起伏、感人至深。 本文旨在尝试性地运用后殖民主义理论及女性主义理论对《接骨师之女》中华裔女性身份的建构过程进行解读。在后殖民主义理论家霍米·巴巴种族文化“杂糅”视角及女性主义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理论支持下,论文从身份角度切入《接骨师之女》,深入剖析了华裔女性如何从文化、族裔、性别层面建构混杂的身份认同。 全文共分为三部分,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引言部分首先对谭恩美及其作品《接骨师之女》进行简要介绍,接着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学术界对该部作品所作的相关评论,最后阐述了运用后殖民主义理论及女性主义理论分析该部作品的可行性和意义。主体部分主要从三个层面来解读以《接骨师之女》中女性为代表的华裔女性身份建构历程。 第一章主要探讨了作品中华裔母女身处异域对文化身份的诉求。中美殊异的文化身份立场直接导致了母女的主体性迷失,路玲的中国文化认同得不到回应,鲁丝的美国文化认同更是含有自欺欺人的意味。在美国强势文化的凝视下,文化身份诉求被赋予新的内涵,即解构固有的“文化多样性”认同模式,建构“文化差异”认同模式。中国文化积淀移植于美国土地,以路玲、鲁丝母女为代表的华裔女性所追求的是两种文化合力作用下形成的杂糅文化身份。 第二章分析了作品中华裔母女对族裔身份进行的改写与重构。在美国东方主义话语的俯视下,包括路玲、鲁丝母女在内的华裔美国人均经历了主流社会对其形象的刻板化塑造,而华裔“种族悲哀”情节促成的自我东方化倾向更强化了刻板化形象。然而,作为弱势族裔,华裔母女在因循刻板化塑造的同时无意识地映射出巴巴所说的“模拟”与“混杂”策略,即在不断重复的差异中从某种意义上颠覆了美国东方主义话语。但这里的颠覆并不意味着颠倒强势和弱势,而是建构超越二元对立的杂糅族裔身份。 第三章解读了在后殖民语境中以宝姨、路玲、鲁丝母女为代表的中国封建社会女性及华裔美国女性对女性主体身份的寻求。身处于强势与弱势种族、文化夹缝之间,华裔女性的身份危机折射在种族、文化、父权制俯视下的多重边缘。但谭恩美在《接骨师之女》中所反映的女性主体身份建构并不是凌驾于男性之上的,母女三代由身份的“缺席”到被“他者化”再到主体性的发声一系列艰难境遇使她们对男性特质及女性特质融合的和谐关系有着更为真切的渴求,这正是伍尔夫“双性同体”理想的体现。 最后,本文得出如下结论,谭恩美独特的华裔身份使她笔下描述华族母女亲情关系的文学作品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母女间真挚的情感在某种程度上会跨越文化、种族因素等一切鸿沟。通过使用后殖民主义理论家霍米·巴巴种族文化“杂糅”视角及女性主义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观解读《接骨师之女》,借以展现宝姨、路玲、鲁丝为代表的华裔女性身份建构离不开文化、族裔、性别因素。她们的历程颇具代表性。因此,华裔女性在后殖民语境下的混杂身份建构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和历史历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