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新生依恋、情绪智力及学校适应的相关研究
【6h】

大学新生依恋、情绪智力及学校适应的相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文献综述

1.1适应及学校适应的理论综述

1.1.1心理学领域中适应的定义

1.1.2本研究中学校适应的概念界定

1.1.3学校适应的结构及测量

1.1.4影响学校适应的相关因素综述

1.2依恋

1.2.1依恋的理论

1.2.2依恋和学校适应的关系

1.3情绪智力

1.3.1情绪智力的概念

1.3.2情绪智力的理论

1.3.3情绪智力和适应的关系

1.3.4依恋品质和情绪智力之关系

1.4问题的提出

1.5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1研究目的

1.5.2研究意义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研究工具

2.2.1大学新生学校适应自评量表

2.2.2依恋问卷

2.2.3情绪智力问卷

2.3研究方法

2.4数据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

3.1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的特点

3.1.1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的基本情况

3.1.2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3.2大学新生亲子和同伴依恋的特点

3.2.1大学新生亲子依恋的特点

3.2.2大学新生同伴依恋的特点

3.3大学新生情绪智力的特点

3.3.1大学新生情绪智力的基本情况

3.3.2大学新生情绪智力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3.4大学新生依恋、情绪智力和学校适应的关系

3.4.1大学新生依恋、情绪智力和学校适应的相关分析

3.4.2大学新生依恋、情绪智力和学校适应的复回归分析

3.4.3大学新生依恋、情绪智力和学校适应的关系模型建构

4分析讨论

4.1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的特点

4.1.1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的基本情况

4.1.2不同性别的大学新生在学校适应上的差异分析

4.1.3不同专业的大学新生在学校适应上的差异分析

4.1.4开始住校时间不同的大学新生在学校适应上的差异分析

4.2大学新生亲子和同伴依恋的特点

4.2.1大学新生亲子依恋的特点

4.2.2大学新生同伴依恋的特点

4.3大学新生情绪智力的特点

4.4大学新生依恋、情绪智力和学校适应的关系

4.4.1大学新生依恋、情绪智力和学校适应的相关分析

4.4.2大学新生依恋、情绪智力和学校适应的路径分析

4.4.3情绪智力的中介作用

4.5本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人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不断适应自我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随着生存环境的改变,我们的心理环境也在改变,适应良好与否就成为判断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之一。适应可以视为心理健康的表征,适应良好的人,能够在个人需求上获得满足,并与环境间维持和谐的关系,产生快乐和幸福的体验。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的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提高大学新生的学校适应水平,促进其心理健康。 本研究采用问卷方法调查了河北和天津的777名大学新生,研究工具为:大学新生学校适应问卷、能力型情绪智力问卷、简版依恋问卷。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通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复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亲子依恋、同伴依恋、情绪智力、新生学校适应的现状及其相互关系,并建构出影响因素模型。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大学新生学校适应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交往适应上最优,学习适应相对较差。 2.方差分析显示,大学新生的性别主效应不显著,专业和开始住校的时间效应显著。具体表现为文科专业学校适应水平优于理科专业,从初中开始住校的大学新生学校适应水平优于从大学开始住校的新生。 3.大学新生的学校适应及其各维度与亲子依恋、同伴依恋、情绪智力呈显著正相关,亲子依恋、同伴依恋与情绪智力呈显著正相关,亲子依恋和同伴依恋呈显著正相关。 4.亲子依恋、情绪智力对学校适应有着正向的预测作用,同伴依恋对学校适应没有显著影响。 5.在亲子和同伴依恋模型中,亲子依恋直接影响学校适应,亲子和同伴依恋均通过情绪智力这一中介变量影响学校适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