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天津市区中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6h】

天津市区中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1文献综述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2.2.2调查法

2.2.3数理统计法

2.2.4逻辑分析法

3结果与分析

3.1天津市区中学体育教师基本情况

3.1.1天津市中学体育教师的数量配备情况

3.1.2天津市中学体育教师男女比例情况

3.1.3天津市区中学体育教师年龄结构

3.1.4天津市区中学体育教师学历和职称结构情况

3.2天津市区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实施新课程标准和科研状况

3.2.1天津市区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状况

3.2.2体育理论课安排的情况

3.2.3体育教学形式

3.2.4天津市区中学体育教师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状况

3.2.5天津市区中学体育教师的科研状况

3.3天津市区中学体育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状况

3.4天津市区中学体育教师敬业程度的评价、职业态度和教师满意度情况

4天津市区中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对策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世界性的社会发展信息时代、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人才资源抢夺和竞争的激烈程度教育成为潜在的综合国力教育也越来越为各国所重视。如何培养出大量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奠基工程对于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建设和民族的发展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我国从20世纪末就开始进行基础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改革开展和推进的过程中学校体育教育作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主渠道之一也成为推进全民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工作方面。中华民族振兴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校体育工作主要依靠体育教师去完成比如: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学校的运动会等等方面。因此体育教师的质量高低是其能否完成学校体育工作任务实现学校体育目标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关键。
   本课题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天津市区中学体育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天津市区中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以及对天津市区中学体育教师的发展进行比较系统地分析、研究。从而得出了以下几条结论:
   1.天津市区中学体育教师比较缺乏,尤其是女体育教师更为缺乏,初中男女体育教师比例失调;年龄结构上趋于年轻化,高职称、高学历体育教师缺乏,整体科研水平偏低。
   2.天津市区中学体育教师只有少部依照教学计划上课,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不能得到保证;教师参加基层培训多,高级别的培训少,不利于教师的学习、成长。
   3.天津市区中学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理解不够深透,有少部分还根本不知道何为新课标;另外1/3以上的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材料根本没有;因此体育教师所在学校领导不重视,没有给教师创造外出交流的机会,同体育教师自身不努力也有关,应从各种渠道了解新课程改革情况。
   4.天津市区中学体育教师大部分体育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以待遇的好坏和工作环境影响工作,但各级领导应加大对学校体育的投入,使体育教师能得到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并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激发其工作热情。
   通过对天津市区中学体育教师的调查、分析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1.天津市区的中学必须建立对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培训体系,改善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改变人才招聘的制度,大力引高学历人才,解决教师人才的不足;体育教师提高学历的任务很重,加强继续教育,有条件的中学可鼓励在职体育教师进修硕士学位课程,在中学体育学科中形成一批具有高学历的学术带头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迅速提升。
   2.建立保障机制,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不断改善体育教师的工资待遇。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天津市区中学体育教师工作量大、待遇低的情况应引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足够重视,采取相应的政策,减小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差距,以促进体育教师队伍健康发展。
   3.加大天津市区中学体育教师对新课程培训以及科研能力的指导和其他培训力度。通过各级培训,让每一位体育教师充分认识到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加强体体育教师对本学科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的学习以及个人能力培养,提高其科研能力和素质。
   4.提倡体育教师无私奉献精神,确实落实收入分配制度和提高体育教师的福利待遇。从体育教师主观思想出发,倡导用爱和责任进行教学、指导、训练,走好教育学的每一步,全面提高体育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同时,推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度,采用用合同制,破除职称终身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