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命的乐章——浅析杨煜《C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6h】

生命的乐章——浅析杨煜《C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代理获取

摘要

协奏曲(Concerto)一词源自拉丁文Collcertaye,是独奏乐器和乐队协同演奏的器乐套曲,是器乐作品中最具戏剧效果的一种体裁。在一首协奏曲中,可以听到独奏乐器主奏,也可以欣赏到乐队独当一面的演奏,更可以欣赏到独奏者在乐队的紧密配合下把其艺术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地精彩篇章和乐器间相互竞争并最终合二为一的最佳效果。在古典音乐的音乐体裁中,能与恢弘的交响曲相媲美的应该只有“协奏曲”这种形式了。诞生于巴洛克时代的钢琴协奏曲的戏剧性主要体现在对抗中展现和谐、矛盾中表现统一的钢琴与乐队的关系中。
   我国作曲家对协奏曲这种原是没有标题的器乐曲做了许多新的探索,出现了以二胡、笛子、唢呐、琵琶等为独奏乐器的民族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草原英雄小姐妹》、《山林》等标题协奏曲是其中的代表作。这些带有强烈民族风格的协奏曲,在民族性、标题性和演奏形式等方面的革新成绩是可喜的。
   近些年来,以我国传统音乐为素材的创编钢琴曲遍地开花,但根据“唐山皮影”创作的曲目却寥寥无几。已故唐山籍作曲家杨煜借鉴前人的创作经验和成果,成功的将“唐山皮影”音调植入西洋钢琴协奏曲的构架之中,其特有的创作手法、曲式构成及和声运用,值得我们对他的《C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研究,挖掘其中所蕴含的唐山历史和风土人情。
   《C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以“唐山皮影”唱腔为主题音乐,旋律突出,对比鲜明,风格多样而不庞杂,形式完整而不拘泥。反映了唐山大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痛苦;颂扬了英雄的唐山人民不向命运屈服,擦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亲人的尸体,全心投入到恢复生产和建设新唐山中去,创造着人间的奇迹的顽强精神;讴歌了唐山人民和援建大军在恢复唐山的建设中的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心,以及全国人民与唐山人民的血肉联系。这是一部用心血浇灌而成的沁人肺腑的民族交响音乐。杨煜在扉页上写了“献给家乡人民和敬爱的老师”。
   21世纪的今天,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传统文化不但面临着保护与传承的问题,还面临着如何延续和发展的问题。如何使“唐山皮影”这笔丰富的文化艺术遗产在保持文化性、乡土性、民族性的同时融入时尚潮流,增强与消费者的文化亲和力,寻找中西音乐文化结合的切入点,赋予传统艺术颇具时代感的语言,是非常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并付之实践的一个迫切课题。同时,我国交响音乐事业的繁荣,需要创作者、欣赏者、演奏者三方面共同努力:首先,提高交响音乐的创作质量;其次,普及交响音乐的知识,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接受和欣赏交响音乐;最后,政府部门的扶植,音乐演出团体甚至演奏家个人,以及广播、录音、出版等社会部门的支持,也是不可缺少的。
   作为一名来自唐山的音乐学钢琴专业的研究生,我借鉴《C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音乐形式,将“唐山皮影”音调植入西方曲式结构之中,创作了《唐山皮影钢琴组曲》。欣赏过这两首曲目的学生及家长反映:他们不仅会哼唱了“唐山皮影”主题旋律,还发现了交响乐和钢琴音乐如此丰富的表现力,对这些音乐形式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说明了富于地方音乐色彩的钢琴作品,在家乡的土地上具有着蓬勃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潜力。通过聆听带有家乡曲调的音乐作品,人们可以逐步了解并熟悉相对陌生的西方曲式结构,使我们的叙事性音乐思维能够适应西方结构性音乐思维方式,从而喜欢上交响乐作品。同时,这些作品弘扬了唐山的地方皮影音乐,开拓了“唐山皮影”发展的新途径、新思路,找到了传承唐山音乐的新方式,为家乡的传统音乐引入了新的表现形式,促进了家乡地方音乐更快、更好的发展,开创了“唐山皮影”与西方钢琴协奏曲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崭新明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