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竹林七贤交游研究
【6h】

竹林七贤交游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第一章 传统交游秩序的发展与再造:竹林七贤的实践

第一节 传统士人交游的发展

第二节 竹林交游的产生

第二章 竹林七贤交游的独特性

第一节 竹林七贤的内部交游

第二节 竹林七贤的外部交游

第三节 竹林交游的核心旨归:逃离与救赎

第三章 竹林交游对两晋士人的影响

第一节 竹林交游之遗风

第二节 竹林交游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竹林七贤作为中古时期极具特色的文人团体,历来以其率真洒脱而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这不仅因为他们拥有反对礼教的思想和放浪形骸的作风,更因为竹林交游带来了一条与以往大不相同的交游标准——以精神旨趣会友。以阮籍、嵇康为首的竹林七贤一反古人志同道合式的交游,而将内心被压抑许久的真性情释放出来,并以此作为交友的重要标准。他们不论官阶的高低、相貌的美丑,甚至是政治立场的相悖,全凭精神层面的志趣相投而悠游畅谈于竹林之中,这种新型的交游模式对后代士人交游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竹林七贤交游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论题,但目前学界对其纵向形成过程仍言之不详。本文基于交游,深入挖掘竹林交游形成的历史根源,并剖析它在当时环境下的独特之处,以其交游的个性特征及各人之间关系的动态变化为中心,推导出竹林交游是在新兴的独立、自由思想意识支配下建立的一种新型文人关系,同时也是士人对于生存方式的新抉择。本文正文部分由三章组成,分别为:《传统交游秩序的发展与再造:竹林七贤的实践》,《竹林七贤交游的独特性》,《竹林交游对两晋士人的影响》。
   第一章《传统交游秩序的发展与再造:竹林七贤的实践》,分为两节:《传统士人交游的发展》,《竹林交游的产生》。第一节追溯前代士人交游的形式。从儒家志同道合式交游到东汉后期的浮华交游之风,再到建安七子的风雅聚会,士人交游逐渐注重个人的才华与品性,直到竹林交游的出现。第二节简要介绍了魏末晋初黑暗的政局。司马懿掌权后,为巩固统治,对名士大肆屠杀,而竹林交游也诞生于这白色恐慌之中。思想界则吹出一股炽热的谈玄之风,其中以荀粲为代表,他认为魏晋士人应透过两汉的粉饰去探究儒家经典的真相,并与何晏、王弼等大批玄学奠基者们一起为挽救日益衰微的儒家思想而进行了这场以老庄思想为主旨的论辩,这种思想对竹林七贤尤其阮籍、嵇康有着深刻影响。
   第二章《竹林七贤交游的独特性》,分为三节:《竹林七贤的内部交游》,《竹林七贤的外部交游》,《竹林交游的核心旨归:逃离与救赎》。第一节采用两两比较的方式,嵇康与山涛的关系通过《与山巨源绝交书》而见出其背后隐藏的超越了政治局限的深情厚谊。嵇康与向秀主要通过二人关于养生的论辩见出他们在玄学思想上的差异和相通之处。嵇康、阮籍与刘伶对于酒的共同爱好以及行为上“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放浪形骸使得他们在清风竹影中饮酒唱和,实现理想人格的塑造。阮籍与阮咸,叔侄一脉,在饮酒与音乐中追求人与外物的和谐统一。阮籍与王戎,无惧礼法,谨守政道,在居母丧时、在仕途中,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性。阮籍与嵇康是竹林交游的典范,早年的契若金兰使他们在思想上有着高度的默契,然而性格中的狷介和通融却使得二人命运殊途。第二节将竹林七贤与外部的交游归纳为三类,隐士对嵇、阮遁世思想的影响;与才华之士的欣赏交流;与政坛名士的跨越式交流。第三节论述竹林七贤的逃离与救赎思想,七人在酒中忘却世间腥风血雨,酒让其友情升温,也让他们在外在环境的挤压中得以成功逃离;七人各自通过在音乐、哲学等的颇高造诣中实现自我的救赎,从对老庄的无尚推崇到对孔子的内心服膺,七贤个性化的交游让他们在历史上立下了鲜明的坐标。
   第三章《竹林交游对两晋士人的影响》,分为两节:《竹林交游之遗风》,《竹林交游影响下的诗文创作》。第一节通过对元康八达室内散发裸形、喜怒不形于色、饮酒、雅好玄谈等的外在行为上对于竹林七贤模仿的介绍,总结出他们追慕七贤的核心在反礼教。再有对于佛教七道人中各自与竹林七贤的一一对比,得出在东晋的佛界中依然存在对竹林七贤的模仿与比照。第二节阐释晋代以后,世人对于竹林七贤有着褒贬不一的评价;竹林七贤也为后世文学,包括绘画、雕刻等艺术方面提供了新的素材,这也是竹林精神的更大价值体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