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公民意识对我国法治社会建构的作用分析
【6h】

公民意识对我国法治社会建构的作用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一、 公民意识概述

(一) 公民意识的基本内涵及其演变过程

1. 公民意识的基本内涵

2. 公民意识的演变过程

(二) 我国公民意识的现状

1. 公民的权利、义务意识

2. 公民的主体意识

3. 公民的参与意识

4. 公民的责任意识

(三) 法治社会与公民意识

1. 构建法治社会的必要性

2. 公民意识对法治社会建构的作用

二、 公民意识对法治社会建构的能动作用分析

(一) 平等意识是法治社会建构的价值基础

(二) 尊严意识是法治社会构建的道德追求

(三) 权利、义务意识是法治社会建构的内在动力

(四) 主体意识是法律信仰的必要元素

(五) 参与意识是法治社会的外部表现

三、 影响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因素分析

(一) 我国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文化的影响

1. 家国同构与宗法一体的体制影响

2. 儒学独尊与儒生治国

(二) 我国经济和政治体制影响

1. 经济体制的影响

2. 政治体制的影响

(三) 我国教育政策和教育环境的影响

1. 公民教育缺乏系统性

2. 公民意识培育环境不健全

四、 我国公民意识培育的对策分析

(一) 加强与完善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培养公民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

1.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的运作机制

2. 完善监督机制,保障公民参与渠道的畅通

(二)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提高公民法律素养

1. 在法律制度的建构上贯彻法律至上原则,体现法律的权威性

2. 制定良法,确立公民的法律认同感

3. 公正司法,培养公民对法律的信仰

(三)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公民意识的生成提供基础条件

(四) 转变法制教育导向,将单纯的守法教育转变为公民意识的培养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随着现代民主与法制的发展,构建法治社会已成为我国现阶段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社会的构建问题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因此人们开始思考影响我国法治进程的制约因素,其中公民意识问题更是引起了注意。民众是任何社会法治建设最深刻的社会基础。一个社会的法治化最根本还在于其社会成员的思想意识、社会行为的法治化,中国的法治建设也不例外。法治不仅要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规范,主体因素也至关重要。只有不断提高公民素质,塑造社会成员的公民品格和意识,确立公民的道德观念和法律信仰,使法律制度和法律规范内化为公民的价值追求、伦理信仰和行为要求,才能使我国法治建设顺利长远地发展下去。鉴于此,探究公民意识对法治社会建构的能动作用,提出培育公民意识的有效途径,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主体共四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公民意识的基本内涵及其演变过程,以及我国公民意识的现状与法治社会构建的必要性,揭示了公民意识价值属性的时代演变和目前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影响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因素,具体分析了历史和现实因为。指出了儒家文化、封建传统、经济体制变革、政治体制与教育政策等因素对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形成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形成了具有不同时代特色的公民意识。第三部分是公民意识对法治社会构建的能动作用分析。指出了平等意识、尊严意识、权利义务意识、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对法治社会的积极影响。说明了公民意识是法治社会构建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心理因素。第四部分分析了培育我国公民意识的对策。针对公民意识的缺失,提出一些培育公民意识的途径。分别从完善民主政治建设、加强法制建设、发展市场经济和转变法制教育导向等方面出发来培养和提高公民意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