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现代汉语予夺不明义双及物结构歧义现象分析
【6h】

现代汉语予夺不明义双及物结构歧义现象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现状

1.4 问卷调查

1.4.1 调查方法与调查目的

1.4.2 调查结果

1.4.3 调查的不足

第二章 交换义动词构成的歧义双及物结构

2.1 交换义双及物结构歧义现象的原因分析

2.1.1 交换义动词的语义特征

2.1.2 交换义双及物歧义结构的句法语义特征

2.1.3 交换义双及物歧义结构的语用特征

2.2 交换义动词的歧义程度分析

2.3 交换义双及物结构歧义消失的条件

2.4 交换义双及物结构歧义排除的方法

2.4.1 加标记

2.4.2 语境

第三章 分离目的义动词构成的歧义双及物结构

3.1 分离目的义双及物结构歧义现象的原因分析

3.1.1 分离目的义动词的语义特征

3.1.2 分离目的义双及物歧义结构的句法语义特征

3.1.3 分离目的义双及物歧义结构的语用特征

3.2 分离目的义动词的歧义程度分析

3.3 分离目的义双及物结构歧义消失的条件

3.4 分离目的义双及物结构歧义排除的方法

3.4.1 加标记

3.4.2 语境

第四章 整体位移义动词构成的歧义双及物结构

4.1 整体位移义双及物结构歧义现象的原因分析

4.1.1 整体位移义动词的语义特征

4.1.2 整体位移义双及物歧义结构的句法语义特征

4.1.3 整体位移义双及物歧义结构的语用特征

4.2 整体位移义动词的歧义程度分析

4.3 整体位移义双及物结构歧义消失的条件

4.4 整体位移义双及物结构歧义排除的方法

4.4.1 加标记

4.4.2 语境

4.5 其它特殊的动词

第五章 结语

5.1 予夺不明义双及物结构与给予义、取得义双及物结构的比较

5.2 予夺不明义双及物结构的内部比较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关于予夺不明义的双及物结构,前人已有论述,研究角度不尽相同,目前还没有一个专门的论著来研究这一类歧义现象。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把予夺不明义双及物结构按照动词的不同语义分为三类:交换义动词构成的歧义双及物结构、分离目的义动词构成的歧义双及物结构、整体位移义动词构成的歧义双及物结构。文章分别阐述三类结构中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动词歧义程度不均衡的现象,歧义消失的条件,排除歧义的方法。通过分析这三类结构总结出予夺不明义双及物结构与给予义双及物结构、取得义双及物结构的不同之处,并从三类结构的内部比较中,得出几点结论。全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现状,并对问卷调查的方法与目的、调查结果以及调查的不足进行了阐述。
   第二章主要阐述了交换义动词构成的歧义双及物结构,具体包括交换义双及物结构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交换义动词的歧义程度分析,交换义双及物结构歧义消失的条件以及交换义双及物结构歧义排除的方法。
   第三章主要阐述了分离目的义动词构成的歧义双及物结构,具体包括分离目的义双及物结构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分离目的义动词的歧义程度分析,分离目的义双及物结构歧义消失的条件以及分离目的义双及物结构歧义排除的方法。
   第四章主要阐述了整体位移义动词构成的歧义双及物结构,具体包括整体位移义双及物结构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整体位移义动词的歧义程度分析,整体位移义双及物结构歧义消失的条件以及整体位移义双及物结构歧义排除的方法。
   第五章结语部分主要阐述了予夺不明义双及物结构与给予义、取得义双及物结构的比较情况和予夺不明义双及物结构的内部比较情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