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美国与德国政治教育比较及其对我国政治教育的启示
【6h】

美国与德国政治教育比较及其对我国政治教育的启示

代理获取

摘要

当前,国内外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不胜枚举,然而,专门针对政治教育做比较研究的却很少。随着世界经济、政治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公民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价值观的挑战。一些青年人的社会主义价值观逐渐淡化,反之,资产阶级的价值观越来越为其所接受,甚至一部分人的社会主义政治观念淡薄,政治参与的热情度不高等问题的出现,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国的政治教育。
  选择美国和德国的政治教育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是因为这两个国家作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典型代表,不仅在经济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而且在政治教育方面也颇有自己的建树,有符合自己国情的政治教育理论,并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政治教育体系,将对我国政治教育有所启迪。
  本文通过对美国和德国的政治教育在理论、目标、内容和方法四个方面进行比较,进而得出两国政治教育对我国的一些启示。因此,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美国与德国政治教育理论比较,以及两国政治教育理论的特点;第二部分是,美国与德国政治教育目标比较,以及两国政治教育目标的特点;第三部分是,美国与德国政治教育内容比较,以及两国政治教育内容的特点;第四部分是,美国与德国政治教育方法比较,以及两国政治教育方法的特点;第五部分是,美国与德国政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文章最后一部分,将针对以上四部分的分析,得出我国政治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将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人的主体性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国内的实际情况,总结得出适合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政治教育策略。
  通过分析可知,我国的政治教育在对公民政治认知能力的培养上,偏重知识的灌输,缺乏对公民政治认同感的教育和培养,从而导致我国公民政治意识淡薄,政治参与的热情度不高,一定程度上存在“政治冷漠”的现象,甚至出现抵触政治的现象。而且,政.治教育缺乏层次性和时代感,不注重教育的循序渐进,政治教育出现“倒金字塔”现象。另外,对政治教育没有一个合理的定位,未能清晰了解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区别,导致政治教育没有自己的“合法地位”。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以马克思唯物史观为思想,采用辩证法分析问题,用多学科交叉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等方法,总结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经过分析研究,本文得出的结论是: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强,政治教育在面对价值观多元化的冲击下,需要被重视起来,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灌输的层面,而是要有实际操作意义,并培养公民的政治主体意识,让公民对本国政治产生认同感,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政治行为。这一目标的实现,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