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崛起·毁誉·真实——唐宋胥吏阶层的考察
【6h】

崛起·毁誉·真实——唐宋胥吏阶层的考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 选题意义

二 学术史回顾

三 吏职的界定与唐前“吏”制概述

上篇 胥吏制度在唐代的确立

一 唐代吏职的界定和分类

二 吏员的铨选与转迁

三 吏员的职能与待遇

四 胥吏阶层的形成与群体意识的觉醒

中篇 胥吏制度在宋代的发展

一 宋代吏职的界定与吏员数量的膨胀

二 吏员的铨选和转正

三 吏员的内部转迁与出职授官

四 吏员的待遇与“官吏分途”的最终完成

下篇 偏颇与失常——唐宋时期“吏弊”言论产生的原因

一、吏员道德地位之固化

二、吏员的越职与控权

三 吏员作恶的表现与原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我国古代,专门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机构中办理文书、处理具体政务的工作人员被称为“吏”、“胥吏”或者“吏胥”。胥吏制度产生很早,成熟、完善于唐宋时期。胥吏阶层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团体亦于唐代中后期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并日益获得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但是,因为唐代中后期官僚士大夫对胥吏“性本恶”的解读与定位,使得胥吏阶层被固定于道德等级的下层,这样的看法被普遍接受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不仅使得宋代统治者在胥吏制度的设计上更加注重对胥吏为恶的防范,而且“吏弊”言论也因此愈演愈烈。笔者在文中通过对唐宋两代的胥吏制度进行系统的研究,特别是解读有关“吏弊”言论的史料,尝试还原一个真实的胥吏阶层。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整体论述唐代的胥吏制度。因为唐代的胥吏制度尚为初创阶段,所以不可避免地带有粗线条型、简陋性、模糊性的特点,但是从整体上来说,胥吏制度已经日渐成熟定型,统治者在吏职的界定、吏员的铨选标准、吏员的转迁、吏员的职能和待遇等各个方面都做出了具体而详细的规定,胥吏阶层也于唐代中后期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并且开始拥有了本阶层独特的群体意识。
   第二部分:整体论述宋代的胥吏制度。宋代统治者在唐代的基础上对胥吏制度进行了发展与完善。无论是吏职的界定、吏员的铨选标准、吏员的内部转迁与出职为官、吏员的政治经济待遇等各方面的规定,较之唐代都更为成熟与完善。同时,因为受到唐代中后期官僚士大夫所谓的胥吏“性本恶”思潮的影响,宋代统治者在胥吏制度的设计上更加注重对胥吏为恶的防范,极力拉大官、吏之间的差距,胥吏阶层的地位日益卑微,由吏而官的现象基本绝迹,“官吏分途”的过程于此时正式完成。
   第三部分:深入发掘唐宋时期“吏弊”言论产生的原因。唐宋两代,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对胥吏阶层都展开了猛烈的批判,并且随着时间的发展而越演愈烈:唐代对于“吏弊”的批判主要集中于胥吏阶层的道德层面上,胥吏阶层被定位于道德等级的下层;宋代对于“吏弊”的批判除了道德层面的指摘之外,有关胥吏阶层越权行事、祸国殃民的呼声也不绝于耳。虽然当时确实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胥吏为恶现象,但上述许多“吏弊”言论却是言过其实的偏颇之言;换言之,其实很大一部分所谓的“吏弊”并不能称之为“弊”,而是一种传统行政体制设计理念与实际政治生活的矛盾冲突的体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