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职生自我接纳、心理弹性与手机依赖的相关研究
【6h】

中职生自我接纳、心理弹性与手机依赖的相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1.文献综述

1.1 中职生的界定

1.2 手机依赖概述

1.2.1 手机依赖概念的界定

1.2.2 手机依赖的维度及测量

1.2.3 手机依赖的相关研究

1.3 自我接纳的研究

1.3.1 自我接纳的定义

1.3.2 自我接纳的测量

1.3.3 自我接纳的相关研究

1.4 心理弹性概述

1.4.1 心理弹性概念的界定

1.4.2 心理弹性的测量

1.4.3 心理弹性的相关研究

1.5 自我接纳、心理弹性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1.5.1 手机依赖与自我接纳的关系研究

1.5.2 手机依赖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

1.5.3 自我接纳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

2.问题的提出

2.1 研究意义

2.1.1 理论意义

2.1.2 实践意义

2.2 研究假设

3.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工具

3.2.1 人口统计学信息调查表

3.2.2 中学生手机依赖量表

3.2.3 自我接纳问卷(SAQ)

3.2.4 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

3.3 施测程序

3.4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4.研究结果

4.1 中职生手机依赖的调查结果

4.1.1 中职生手机依赖总体情况

4.1.2 中职生手机依赖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研究

4.1.3 中职生手机依赖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4.2 中职生自我接纳的研究分析

4.2.1 中职生自我接纳的总体情况

4.2.2 中职生自我接纳总分及各维度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研究

4.2.3 中职生自我接纳总分及各因子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4.3 中职生心理弹性的研究结果

4.3.1 中职生心理弹性的总体情况

4.3.2 中职生心理弹性总分及各因子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研究

4.3.3 中职生心理弹性总分及各因子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4.4 中职生手机依赖、自我接纳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

4.4.1 中职生手机依赖、自我接纳与心理弹性的相关分析

4.4.2 中职生手机依赖、自我接纳与心理弹性的回归分析

4.4.3 心理弹性对自我接纳和手机依赖的中介效应检验

5.讨论与建议

5.1 中职生手机依赖的特点

5.1.1 中职生手机依赖的总体状况分析

5.1.2 中职生手机依赖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5.2 中职生自我接纳的特点

5.2.1 中职生自我接纳的总体状况分析

5.2.2 中职生自我接纳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5.3 中职生心理弹性的特点

5.3.1 中职生心理弹性的总体状况分析

5.3.2 中职生心理弹性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5.4 中职生自我接纳、心理弹性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特点

5.4.1 中职生自我接纳、心理弹性和手机依赖的相关分析

5.4.2 中职生自我接纳、心理弹性和手机依赖的回归分析

5.4.3 心理弹性对自我接纳和手机依赖的中介效应检验

5.5 建议

5.5.1 提升中职生的自我接纳能力,降低手机依赖程度

5.5.2 增强中职生的心理弹性,减少手机依赖现象

6.研究结论

7.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对于中职生来说,手机使用问题是他们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发生手机依赖,可能对他们的人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甚至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手机依赖是指过度使用手机,对手机使用行为不能有效控制并表现出来的一种痴迷状态手机依赖者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会发生明显的改变,严重时甚至使个体社会功能受到损伤,影响其正常生活。自我接纳是对自我的一种态度,指的是个体既能接受自己的优点也能接受自己的缺点,对自身的一切都能认可其正面价值,对身体、能力、品德等现实状况完全接纳。心理弹性是指个体在遭受危险、重大压力或逆境时,个体各种能力发生动态交互作用,使个体良好适应并迅速恢复的过程。心理弹性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自我接纳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手机依赖量表对573名中职生施测,深入探讨了中职生自我接纳、心理弹性与手机依赖的现状及相互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
  (1)部分中职生不存在手机依赖,中职生自我接纳水平较低,心理弹性程度较高。
  (2)中职生手机依赖在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和是否班干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年级上差异较为显著。在年级和是否独生上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在其他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中职生手机依赖在年级的主效应显著,两者的交互作用也比较显著。
  (3)中职生的自我接纳程度在生源地、是否独生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性别上、不同年级上差异显著;在是否班干部上差异显著。对中职生自我接纳的主要影响变量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得出中职生自我接纳在年级和是否班干部上的主效应显著,因子间交互作用不显著。
  (4)中职生的心理弹性中个人力因子在性别、是否独生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年级上差异显著;在生源地上差异显著;在是否班干部上差异显著。中职生的心理弹性中支持力因子在年级、生源地和是否独生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性别、是否班干部上差异显著。个人力因子在生源地和是否班干部上的主效应显著,因子间交互作用不显著。支持力因子在性别和是否班干部上的主效应显著,因子间交互作用不显著。
  (5)手机依赖总分及各因子与自我接纳之间成显著的负相关;手机依赖总分及各因子与心理弹性之间成显著的负相关;自我接纳和心理弹性之间成显著的正相关。
  (6)自我接纳对手机依赖有负向预测作用,能够预测手机依赖。心理弹性中个人力因子对手机依赖有负向预测作用。
  (7)支持力在自我接纳和手机依赖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