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消除精神贫困构建健康精神生活的对策探究
【6h】

消除精神贫困构建健康精神生活的对策探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精神贫困相关理论阐述

(一) 精神

(二) 精神生活

1. 精神生活的含义

2. 精神生活的本质

3. 精神生活的特征

4. 精神生活的层次

5. 精神生活与人的存在

(三) 精神贫困

1. 精神贫困的含义

2. 精神贫困的分类

3. 精神贫困的危害

二、人的精神贫困的表现及其成因

(一) 人的精神贫困的表现

1. 理想信念的淡化

2. 道德底线的毁坏

3. 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泛滥

4. 人际关系冷漠

5. 非健康的社会心态

6. 精神生活单调和低俗化

(二) 人的精神贫困产生的原因

1、 经济发展程度的限制

2. 政治职能发挥不到位

3. 文化发展不和谐

4. 个体发展不全面

三、消除人的精神贫困,构建健康精神生活的对策

(一) 经济角度

1. 大力发展生产力,为精神生活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2. 合理认识市场经济,倡导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的统一

3. 提倡健康消费,增加精神消费的支出

(二) 政治角度

1. 发挥政府职能,保障人的精神世界的和谐发展

2. 健全民主法治,为精神生活的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3. 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全社会对人文精神的关注

(三) 文化角度

1.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2. 抵制庸俗文化,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3. 推进教育事业,培养人们正确的道德理想观念

(四) 个体角度

1. 重建价值观,构建幸福人生

2. 注重精神交往,培育文明风尚

3. 享受休闲生活,提高生活品质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人的精神问题不仅仅是社会学、心理学等关注的问题,也是一直备受哲学关注的重要问题。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人们的精神生活并没有随着财富的增加而变得丰富和充实,相反,很多人的精神生活越来越匮乏,这不仅严重的影响了人自身的全面发展,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所以,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消除人的精神贫困,促进人的精神生活的健康发展就成为了当下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运用马克思相关理论对文中的精神、精神生活、精神贫困的相关理论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其中重点论述了第三个小部分即精神贫困的含义、分类和危害。精神贫困的含义可以理解为受一定的物质因素或非物质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某个群体或个人的价值观念、文化水平,道德修养、心理素质、思维习惯等落后于社会主流精神水平,以致于自身全面发展所需要的精神需求没办法得到满足的生存状态。精神贫困按照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个人精神贫困、群体精神贫困和社会精神贫困;按照原因的不同可以分为物质型精神贫困、能力型精神贫困、家庭型精神贫困、心理型精神贫困、教育型精神贫困等;按照特征的不同可以分为空虚型、自卑型、自大型等类型的精神贫困;按照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马克思主义精神贫困、理想缺失型精神贫困、信仰缺乏型精神贫困和知识匮乏型精神贫困等;按照影响的程度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精神贫困。本文还将精神贫困的危害概况为三大方面,其一会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其二会导致人与社会发展的不统一;其三会致使人自身发展的不全面。第一大部分作为本文的理论支撑,为后文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阐述了人的精神贫困的表现和成因。虽然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也越来越多的关注精神生活,但是,现如今,很多人精神生活还是相对匮乏的,精神贫困的表现也多种多样,比如理想信念的淡化、道德底线的毁坏、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泛滥、人际关系冷漠、非健康的社会心态、精神生活的单调和低俗化等。从这些表现也可以看出,精神贫困不仅不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的进步、甚至还会引发一系列违法犯罪的现象。而要消除人的精神贫困,就要从精神贫困产生的原因下手,本文主要从经济、政治、文化和主观四个角度分析了精神贫困产生的原因:从经济角度看,本文主要论述了生产力落后、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消费主义生产方式盛行这三大原因;从政治角度看,本文主要论述了政策的不完善、法制的不健全、宣传力度不足这三大原因;从文化角度看,本文主要论述了主流文化的窘境、庸俗文化的泛滥、德育教育的缺乏这三大原因;从主观角度看,本文主要论述了价值观的扭曲、交往方式的庸俗化、休闲的失位这三大因素。通过对这四个角度的原因分析,有利于对症下药,从根源上消除人们的精神贫困。
  第三部分对应第二部分中精神贫困产生的原因,从原因着手分析消除精神贫困的对策,即从经济、政治、文化和主观四个角度分析了怎样消除人的精神贫困。从经济角度看,其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为精神生活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其二要合理认识市场经济,倡导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的统一;其三要提倡健康消费,增加精神消费的支出。从政治角度看,其一要发挥政府职能,保障人的精神世界的和谐发展;其二要健全民主法治,为精神生活的发展提供政治保障;其三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全社会对人文精神的关怀。从文化角度看,其一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其二要抵制庸俗文化,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其三要推进教育事业,培养人们正确的道德理想观念。从主观角度看,其一要重建价值观,构建幸福人生;其二要注重精神交往,培育文明风尚;其三要享受休闲生活,提高生活品质。
  总之,在社会转型期,人们进一步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应该更多的关注精神生活的发展,要在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消除精神贫困,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从而尽早的实现“中国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