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现象及对策研究
【6h】

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现象及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1.关于社会公德的相关研究

2.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研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与难点

1.创新点

2.难点

一、大学生社会公德的一般理论分析

(一)社会公德的概念界定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1.文明礼貌

2.助人为乐

3.爱护公物

4.保护环境

5.遵纪守法

(三)培养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必要性

1.培养大学生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2.培养大学生社会公德是促进良好社会风尚形成的首要条件

3.培养大学生社会公德是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情操的起点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基本健康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现象

1.在人际交往领域,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淡漠

2.在公共资源领域,不珍惜公共资源,缺乏应有的社会公德素养

3.在公共卫生领域,社会公德责任心缺乏

4.在公共秩序领域,漠视甚至无视纪律法规的存在

三、造成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的原因

(一)外部环境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影响

1.复杂的社会环境使某些大学社会公德观偏离正确方向

2.不良的家庭环境使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观畸形发展

3.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社会公德观造成一定的冲击

(二)学校教育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大学生社会公德观良性发展

1.高等学校对社会公德教育的重视度不够

2.高等学校社会公德环境不乐观

3.师资队伍不够强大,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4.社会公德教育内容枯燥,方法单一

(三)大学生自身原因

1.社会公德主体意识不强

2.法制观念淡薄

3.欠缺社会实践

四、改善大学生公德现状的对策

(一)营造充满正能量的外部环境

1.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3.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二)发挥高等学校社会公德教育的能效性

1.营造美好和谐的校园社会公德环境

2.优化师资结构,提升教师素质

3.丰富社会公德课程内容

4.更新高等学校社会公德教学形式

(三)大学生应自觉加强社会公德培养

1.增强自身社会公德主体意识

2.自觉提升法制观念

3.自觉加强社会实践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社会公德”是指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求每个社会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其本质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我们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基本、最简单的行为准则就是社会公德,它是适应我们自身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而自然形成的,它密切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无论是具体到体现某个人的精神层次或是文明程度,还是上升到检测一个团体、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程度都离不开社会公德这个重要的指标。社会公德具体范围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是我们整个社会都该遵从的基本行为规范。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和信息化社会日趋成熟的今天,培养综合素质高、有能更有德的大学生是时代和社会向高等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而社会公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中的一门基础社会科学学科,在人才的公德培养方面的重要性是无可替代的。
  本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为指导,在研究过程中力求运用政治学、社会伦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借鉴调查统计法、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描述性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分析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现象及对策,以期对我国的大学生教育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本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论几部分组成。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及方法、创新点及难点。
  正文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相关理论界定。分别介绍了社会公德相关概念、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以及培养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必要性,从而为下文的进一步论述奠定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基本健康,但也存在着某些问题。比如在公共生活领域中,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淡漠;在公共资源领域不珍惜公共资源、缺乏应有的社会公德素养;在公共卫生领域,社会公德责任心缺乏;在公共秩序领域,漠视甚至无视法律法规的存在等社会公德失范现象。
  第三部分:造成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的原因。首先是外部环境对大学生社会公德形成的影响,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网络环境等都存在很严重的问题;其次是学校教育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大学生社会公德观的良性发展,包括高等学校对社会公德教育的重视度不够,高等学校的社会公德教育环境不乐观,师资队伍不够强大,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社会公德教育内容枯燥方法单一等;再次就是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第四部分:改善大学生公德现状的对策。要提高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平,首先要营造充满正能量的外部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网络环境;其次,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社会公德教育的能效性,各高等学校要营造美好和谐的校园社会公德环境,优化师资结构,提升教师素质,丰富社会公德课程教学内容,更新社会公德教学形式;再次,还需要大学生自觉加强自身社会公德培养,包括自觉增强自身社会公德主体意识,自觉提升法制观念,自觉加强社会公德实践等。
  结论部分:通过对大学生群体社会公德行为的现状分析,笔者认为,转型期的社会环境的复杂、网络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的影响、学校德育的缺失以及大学生自身的一些问题是造成大学生社会公德行为失范的主要原因。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公德行为,应从三方面着手:首先是创造和谐的外部环境,包括营造和谐的社会公德环境、营建良好的家庭环境、创建安全净化的网络环境;其次就是要提高学校社会公德教育能效性,最后是大学生自身的努力,三者结合相辅相成,从而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