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及其对策研究
【6h】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及其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绪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评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评述

1.3.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论文的研究方法、创新点、重点与难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1.4.3 重点和难点

2.相关概念概述

2.1 网络道德

2.2 网络道德失范

3.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的表现

3.1 当代大学生网络交往道德失范

3.1.1 网上交友的欺骗性

3.1.2 网络用语低俗

3.1.3 网络暴力

3.2 当代大学生网络消费道德失范

3.2.1 存在过度消费

3.2.2 存在违法乱纪的消费

3.3 当代大学生网络学术道德失范

4.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的原因分析

4.1 网络技术层面

4.1.1 网络技术发展为网络道德失范提供了可能性

4.1.2 网络自身的特殊性诱发了网络道德失范

4.2 社会层面

4.2.1 社会思潮的影响

4.2.2 社会网络立法和监管的不足

4.3 高校层面

4.3.1 道德教育力度不够

4.3.2 校园监管机制不完善

4.4 大学生自身层面

4.4.1 大学生心智的局限性

4.4.2 大学生自身道德素养的不足

5.规范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对策

5.1 网络技术层面:开发网络监管技术,弥补“网络漏洞”

5.2 社会层面:净化网络道德教育环境

5.2.1 要注重网络文化导向

5.2.2 加强网络立法和监管

5.3 高校层面:道德教育与监管体制两手抓

5.3.1 丰富网络道德教育内容

5.3.2 完善校园监管体制

5.4 大学生自身层面:培养道德自律,规范道德行为

5.4.1 深化道德认知,树立正确价值观

5.4.2 丰富道德情感,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5.4.3 锤炼道德意志,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6.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如今,大学生与互联网结下了不解之缘。互联网丰富和方便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日益改变着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也日益凸显,理应引起人们的关注。
  就目前而言,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主要表现在网络交往、网络消费以及网络学术等方面。网络交往方面,交友的欺骗性、用语低俗、传播虚假信息等现象屡见不鲜。网络消费方面,存在着过度超前消费、攀比消费、盲目消费乃至违法乱纪的消费。而学术剽窃则成为网络学术方面的一大毒瘤。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的出现绝非偶然,既有技术层面、社会层面、高校层面的原因,更有大学生自身层面的原因。网络自身的开放性、虚拟性、兼容性等特点,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网络立法和监管的缺失,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及监管机制的不到位,所有这些都有可能诱发或助长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的出现。而大学生心智的局限性,以及自身道德素养的不足,则是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的根本原因或者说深层次原因。
  由上分析可见,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必须多管齐下。譬如,网络技术层面,要大力开发网络监管技术,弥补“网络漏洞”;社会层面,要净化网络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的环境;高校层面,要坚持道德教育与体制化监管两手抓;大学生自身层面,则应锤炼心智,注意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方面的提升,做一个有健全的道德人格的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