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河北省专业运动员文化课学习对其竞技能力发展的作用分析
【6h】

河北省专业运动员文化课学习对其竞技能力发展的作用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文化素质的作用

1.2 国内外现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访谈调查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竞技能力相关概念的阐述与我省运动员所学课程分析

3.1.1 竞技能力及相关概念分析

3.1.2 竞技能力构成因素分析

3.1.3 我省专业运动员所学文化课课程分析

3.2 我省专业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对竞技训练的作用分析

3.2.1 文化知识对竞技训练影响作用的科学分析

3.2.2 运动员的文化程度对其体能训练的影响分析

3.2.3 我省运动员的文化程度对技、战术能力提高的影响分析

3.2.4 运动员通过文化学习能提高其运动智商

3.3 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对比赛心理状态的影响作用

3.3.1 运动员通过文化学习能提高其心理稳定性

3.3.2 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对比赛心理结构的影响

3.4 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对运动成绩的影响分析

3.4.1 运动员的文化程度决定了其自身对比赛规则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3.4.2 运动员的洞察力、执行力、控制力决定着比赛的走向

3.5 运动员的文化程度影响到其整体竞技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3.5.1 文化程度高的运动员竞技状态保持的更长久

3.5.2 运动员的文化程度决定着其退役后的发展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体育竞赛不是运动项目与和竞技比赛的简单结合,而是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的凝聚;竞技体育的竞赛不仅是体能、技战术能力上的拼搏,更是以运动员的智慧、心理控制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较量。有一位前奥运冠军论述过,在奥运会赛场上,80%是比心智能力,20%是比技战术能力。说到底,所谓心智能力,就是以文化底蕴为基础的综合素质的体现。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就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能力,包括体能、技战术能力、智能、心理及品德思想。文化素质是其它素质的源头,起基础作用,是影响作用其他素质发展、形成的关键性因素:通过文化学习获得的文化素质是运动员提高心理素质的基础;文化素质能够使运动员的技术运用更加的合理;能够增强竞赛主体的比赛意识和在赛场上的应变能力等作用。世界著名运动训练学专家马特维耶夫曾指出:“未来运动成绩的增长主要不是靠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员的体能技能,而是挖掘运动员的智慧”,这不仅充分体现了体育界对运动员受文化教育、提高文化素质的重视,也表明了文化素质对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国家运动员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代表着一个国家整体竞技水平的提升,是国家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我们国家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标志。
  通过搜索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访问了多位专家学者,并对200名优秀运动员与30名教练员进行了调查访问,发现教练员与运动员对文化课的重要性理解不深,还是“训练第一、金牌至上”的惯性思维,造成目前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是部分教练员与运动员没能正确认识到文化课学习对竞技训练的重要影响,同时部分优秀教练员、运动员、体育专家对文化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国家田管中心副主任冯树勇认为:运动员作为训练的主体其文化素质的程度是认识运动规律的基本前提,在整个竞技能力系统内起到协调能动的作用;河北省原体育局局长聂瑞平在调研河北省运动员文化课学习专题会上指出:运动员与教练员加强文化学习、提高文化素质是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要求;篮球巨星姚明曾提出: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是获得高水平的基础因素;河北省功勋教头李梅素也曾说过:加强运动员文化学习有助于运动员的自我训练、技战术分析、场上应变等多方面能力提高。
  本研究使用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河北省200名优秀运动员的竞技训练、竞技比赛、竞技体育的整体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通过分析、研究得出结论:我省运动员通过文化课学习所形成的文化素质在其竞技能力提高过程中起到基础性的引导作用,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影响着其它各素质的发展;运动员的文化素质能够提高心理稳定性,激发运动员的潜能,通过心理水平的调整使竞技水平达到最佳状态,文化素质决定着运动员个体能否突破心理、社会因素的限制,从而保持高水平竞技状态的稳定性;运动员文化素质对比赛成绩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程度高的运动员能够更深的理解、运用规则,把握战机,甚至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比赛的走势;我省运动员的文化程度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整体竞技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对运动员职业生涯的延续与退役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