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农村小学法治教育研究——以河北省平山县河渠希望小学为例
【6h】

我国农村小学法治教育研究——以河北省平山县河渠希望小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本文重点、创新点和不足

一、农村小学法治教育概述

(一)农村小学

1.农村小学的概念与特点

2.农村小学生群体的特点

(二)农村小学法治教育

1.法治教育的含义

2.农村小学法治教育的特点

(三)加强农村小学法治教育的必要性

1.为整体提高农村公民素质打下良好法治基础的需要

2.为构建和谐稳定的乡村社会营造良好法治氛围的需要

二、我国农村小学法治教育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一)平山县河渠希望小学法治教育调查的基本情况

1.调查目的

2.调查方法

3.调查对象

4.调查工具

5.调查过程

(二)农村小学法治教育取得的成果

1.法治教育手段呈现多样化

2.学生和家长的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日渐增强

3.乡村社会法治环境日渐改善

(三)当前农村小学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农村小学的学校法治教育效果不佳,还多流于形式

2.农村小学生的法律知识匮乏,法治素养还亟待大力提高

3.农村家庭普遍不重视法治教育

4.乡村社会缺少法治传统,法治环境消极

(四)农村小学法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1.学校整体不重视,优良的法治教育资源有限

2.农村小学生缺少对法律和规则的敬畏与信仰

3.农村家庭法治意识淡薄

4.农村社会环境负面因素多

三、有效推进我国农村小学法治教育的对策

(一)发挥农村小学在法治教育中的阵地作用

1.完善农村地区学校法治教育规章制度,加大投入力度

2.加强师资的法治文化培育

3.结合地区特色建设校园法治培育基地

4.开设贴合农村实际的法治教育课程

(二)结合学生特点,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注重养成教育

1.结合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学法主动性

2.注重养成教育,强化规则意识

(三)发挥家庭在法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1.开设家长法治教育课程,加强法治教育宣传

2.开办乡村图书馆,为家长提供优秀的法治书籍

(四)采取多种措施营造良好农村社会环境,促进农村小学法治教育

1.营造和谐的乡村法治环境

2.宣传优秀的传统法治文化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治国方略,法治是我们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阶段。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我国提出应当在中学和小学学段尝试开设法治课程,从学生入手,逐步把法治教育纳入到国民教育系统中来。儿童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发展以及建设法治国家的生力军。从“从娃娃抓起的国家法治教育政策”的落实来看,小学阶段是对公民法治教育的最好时期。从人生接触社会的那一刻起就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有利于奠定整个人生的法治基础。因此,小学的法治教育水平会影响我国法治教育的整体质量,更有可能会影响我国法治改革的进程。
  近年来,虽然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但是我国的“三农问题”依然严峻。面对城市化发展,农村问题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其中农村地区的教育问题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根据《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止到2015年,我国小学在校生数量约为9692万多人。九年义务教育学生中跟随进城务工家人进入城市就读的学生达到了1367万多人。其中,小学生达到了1013万多人。在全国初中和小学阶段的学生总数中,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达到了2019万多人。其中,小学生有1383万多人。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地区小学生中留守儿童的总人数依然占了全国小学生留守儿童总人数的68.52%,比重依然很大。对于国家法治建设而言,农村地区小学的法治教育能不能发展好,小学生的法治素质能不能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文化氛围能不能形成,都可能会影响到未来我国国民的整体法治素质和法治水平乃至国家法治进程。因此,加强农村地区小学的法治教育和法治化建设迫在眉睫,它不仅是国家法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农村问题的一个突破口。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在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学校法治教育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农村小学法治教育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就现在的法治教育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小学的法治教育依然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同城市相比,我国农村小学法治教育的观念和法治意识还比较淡薄;在相当一部分农村地区,小学阶段的法治教育的形势不是很乐观,形同虚设;农村小学生的规则意识普遍比较薄弱或缺失。小学阶段这些问题并不严重,但隐忧严重。到了初中阶段,随之而来的逃课、辍学、打架暴力等现象平常可见。这些问题是非常严重的,扭转局面的关键在于懂得规则、规矩,在学生小学阶段就给他种下规范的种子,初中阶段的一些问题自然也就不会发生或者相对好化解了。法律的权威来源于人们真诚的信念和支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是实现法律权威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法治教育的意义在于帮助公民确立法治素质的基础,为一生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系统梳理农村地区小学的法治教育问题尤其重要,一方面可以缩小与城市地区公民的素质差距,有利于提升公民的整体法律素质,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国家法治进程。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法治教育模式、课程、师资等方面系统规划,借鉴城市地区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城市与农村互帮互助、手拉手,共同提升农村地区小学的法治教育工作,提升农村地区公民的整体素质。
  本文在实际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描述性研究法和问卷调查分析法等方法,对我国农村小学、农村小学生、农村小学法治教育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归纳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小学法治教育和规则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农村小学法治教育现状的建议和对策。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先是论文选题背景的说明,研究这一专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问题的思路和采取的方法,以及文章重点研究什么和存在的创新点及不足等;第二部分是对与法治教育有关的含义和理论进行概括,并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第三部分是总结我国农村小学法治教育中的成果,并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几个方面研究当前农村小学法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导致问题的原因;第四部分是结合第三部分中所分析的问题与原因,从政府、学校、家庭和农村社会环境的角度,探索促进农村中小学法治教育的有效措施;第五部分根据研究得出结论:农村小学法治教育是我国法治教育的基石,对人的培养、教育发展和法治社会的建设与发展都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我们必须对农村小学法治教育以更多的关注。
  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制中来意义重大。加强学生的规则意识,这么做可以帮助学生们正确地理解依法治国的方略,有助于他们从学生时代就开始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规则意识。我们有必要从青少年入手,在中小学阶段设置法治知识和法治常识课程,并编写制定适合中小学使用的法治教育课本。通过开展深入且有效的法治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注重学生行为的养成,培养法治意识,让学生能够通过所学积极关注生活中的法律事件,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自觉成为懂法、守法的小公民。从规则意识入手加强农村小学法治教育,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障,是新世纪对农村的新要求,是在全社会贯彻法治理念的有利抓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