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网络自我表露与人格特质的关系
【6h】

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网络自我表露与人格特质的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核心概念界定

1.1.1 手机社交媒体依赖

1.1.2 网络自我表露

1.1.3 人格特质

1.2 相关研究的发展状况

1.2.1 手机社交媒体依赖测量及相关研究

1.2.2 网络自我表露测量及相关研究

2 问题提出

2.1 研究问题

2.1.1 已有研究的不足

2.1.2 研究目的

2.1.3 研究假设

2.2 研究意义

2.2.1 理论意义

2.2.2 现实意义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被试

3.2 研究工具

3.2.1 《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问卷》

3.2.2 《大学生网络与现实自我表露量表》

3.2.3 《大五人格问卷》(简版)

3.3 施测程序

3.4 数据管理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整体情况

4.1.1 大学生智能手机的使用情况

4.1.2 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分布情况

4.2 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特征分析

4.2.1 不同性别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差异比较

4.2.2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差异比较

4.2.3 不同居住地大学生在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差异比较

4.2.4 不同专业大学生在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差异比较

4.2.5 不同年级大学生在手机社交媒体依赖上的差异比较

4.2.6 拥有智能手机不同时间的大学生在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差异比较

4.3 人格特质、网络自我表露和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相关分析

4.3.1 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和网络自我表露的相关分析

4.3.2 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和人格特质的相关分析

4.3.3 网络自我表露和人格特质的相关分析

4.4 人格特质对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预测作用

4.5 网络自我表露在人格特质和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间中介效应检验

5 讨论

5.1 大学生智能手机的使用情况

5.2 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总体情况

5.3 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差异分析

5.4 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网络自我表露与人格特质的关系

5.4.1 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与人格特质的关系

5.4.2 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与网络自我表露的关系

5.4.3 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网络自我表露与人格特质的关系

5.5 教育建议

5.5.1 重视手机社交媒体依赖低龄化现象

5.5.2 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

5.5.3 大学生应加强自身教育

5.6 研究的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随着近几年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手机社交媒体对大学生来说已经变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少大学生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抓起手机查看自己手机社交圈的更新,而且每天都会在各种手机社交媒体上投入很多时间。手机社交媒体依赖已经给大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这可能是个体、环境和行为三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人格特质作为一种个体稳定的心理因素,是否会预测个体对手机社交媒体的依赖?网络自我表露作为一种大学生自我表现的主要形式,是否对手机社交媒体依赖产生影响?本研究对102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该群体中手机社交媒体的使用情况和依赖现状,并探索分析了人格特质、网络自我表露、手机社交媒体依赖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
  1.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水平处于中等略偏上水平,处于较高依赖等级的人数占29.0%。
  2.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在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居住地、年级、专业、拥有智能手机时间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
  3.大五人格中,神经质和手机社交媒体依赖总分之间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开放性、宜人性、尽责性和手机社交媒体依赖总分之间呈现出显著负相关。
  4.网络自我表露中,情绪、观点态度维度与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五个维度及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异性交往、学习维度及表露总分与社交增益、强迫性、冲突性、戒断性维度及依赖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
  5.网络自我表露总分在神经质和手机社交媒体依赖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在宜人性和手机社交媒体依赖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在开放性和手机社交媒体依赖之间起遮掩效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