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糖尿病患者饮食的自我调控和干预
【6h】

糖尿病患者饮食的自我调控和干预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序言

第1章 文献综述及问题提出

1.1糖尿病概述

1.1.1概念的界定及历史

1.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1.3糖尿病诊断标准

1.1.4糖尿病的饮食疗法

1.1.5糖尿病的心理研究状况

1.2自我调控概述

1.2.1概念的界定

1.2.2自我调控的起因

1.2.3自我调控的模式

1.2.4自我调控的步骤

1.3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1.3.1问题提出

1.3.2本研究的意义

1.4研究的假设

第2章 研究设计

2.1被试的选择

2.2研究工具

2.2.1问卷法

2.2.2访谈法

2.2.3干预法

第3章 研究进程

第4章 判断标准

4.1自我调控能力高低判断标准

4.2信度检验判断标准

4.3效度检验判断标准

4.4 Logistic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的判断标准

4.5两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判断标准

4.6t检验判断标准

第5章 结果

5.1对Snyder自我调控量表信度效度检验结果

5.2访谈问卷的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5.3独立样本t检验

5.4两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

5.5配对t检验

第6章 讨论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展开▼

摘要

糖尿病患者饮食自我调控和干预这一课题,是一项旨在探讨自我调控力不同的两组糖尿病患者在对饮食进行调控时是否存在差异,哪些是调控饮食的主因素,干预是否能帮助饮食疗法的执行和提高自我调控力.经过对与饮食相关的诸因素进行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每次喝酒量的多少,家人对饮食疗法执行的支持情况,性别等三项指标,其OR值均大于1,是正调控因素.说明自我调控力越强喝酒越少;家人越支持饮食疗法执行情况越好;男性的自我调控力在执行饮食疗法时比女性高;测血糖的时间,OR值小于1.自我调控力越高的人测血糖越定时,自我调控力越低的人测血糖越不规律.另外,根据自我调控能力的高低,随机抽取60名自我调控力高和60名自我调控力低者两大组,每组再分为4组(1低自我调控力未干预组2低自我调控力饮食干预组3低自我调控力心理干预组4低自我调控力教育干预组5高自我调控力未干预组6向自我调控力饮食干预组7高自我调控力心理干预组8高自我调控力教育干预组等8组),每小组15人.每大组随机抽取一小组作为对照外,其余各组分别进行了饮食、心理、教育干预.然后对其血糖和自我调控力理分进行了配对t检验;除未干预组血糖值变化无显著性差异之外,其余各组,无论采取何种方法进行干预,无论自我调控能力高低,干预前后血糖值均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对饮食进行干预,可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关于自我调控力得分则只有自我调控力低的3小组在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自我调控力高的三小组P>0.05,说明干预前后无显著性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