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乐亭大鼓的调查与研究
【6h】

乐亭大鼓的调查与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 言

第1章乐亭县自然环境与人文背景综述

1.1乐亭县的自然环境与生活环境

1.1.1乐亭县的自然环境

1.1.2乐亭大鼓形成的生活环境

1.2乐亭大鼓形成的人文背景

第2章乐亭大鼓的历史沿革及发展现状

2.1概述乐亭大鼓的渊源

2.2乐亭大鼓的形成因素分析

2.3乐亭大鼓的发展

2.4乐亭大鼓的现状调查

2.4.1乐亭大鼓的演出团体及研究组织

2.4.2乐亭大鼓的演出情况

2.4.3当代两个流派的形成与现状

2.4.4表演艺人的现状

第3章乐亭大鼓的音乐艺术特征

3.1结构与鼓词

3.2书目

3.3板式及唱腔音乐

3.3.1基本板式

3.3.2唱腔

3.4伴奏乐器及伴奏技巧

3.5演唱特点

第4章乐亭大鼓的功能价值及几点思考

4.1乐亭大鼓的功能

4.1.1审美功能

4.1.2认识功能

4.1.3教育功能

4.2乐亭大鼓的价值

4.2.1欣赏娱乐价值

4.2.2社会历史价值

4.3对乐亭大鼓保护、传承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4.3.1乐亭大鼓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

4.3.2问题的解决方法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乐亭大鼓发源于河北省东部靠近渤海沿岸的乐亭县,是中国北方的一种俗曲鼓词。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说书艺人除了吸收传统说唱艺术的精华外,还汲取了当地民歌和皮影等民间艺术的精华,逐渐形成一种板式多变、唱腔丰富的说唱音乐形式。
   乐亭大鼓的鼓词名目繁多,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篇,唱词重文采和修饰,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和思想性;乐亭大鼓说唱并重,以乐亭地区方言为依托,板式灵活多变,唱腔优美流畅,地方特色浓郁;乐亭大鼓传统的演出形式简单,仅一人演唱,一人伴奏,经过几代艺人的努力,出现了对口、群口大鼓等创新形式;乐亭大鼓有很强的欣赏性,审美及娱乐功能突出,它的唱词内容题材广泛,对传播历史、文化知识和树立良好社会风气都起到一定的作用,移风易俗,寓教于乐;乐亭大鼓的流传比较广泛,对东北大鼓、北京琴书、唐剧等姊妹艺术的形成发展产生了较深的影响,对研究我国民俗文化史、音乐发展史都是极为珍贵的资料,但同时它仍存在受众减少、力量薄弱、传承断代危机初显等问题。
   本文从乐亭大鼓产生的自然环境与人文背景、历史沿革及发展现状、音乐艺术特征、功能价值及传承保护等方面研究思考,对专业及非专业艺人进行了调查研究,对板式唱腔特色做了概括性的总结,对乐亭大鼓的功能价值作了分析思考,对乐亭大鼓发展现状、现存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对乐亭大鼓的传承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