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北京弘慈广济寺历史沿革及建筑考述
【6h】

北京弘慈广济寺历史沿革及建筑考述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研究的时代背景

1.1.2 佛寺在中国的发展概况

1.1.3 北京地区佛寺的发展历程

1.2 研究的对象

1.2.1 研究对象的选定

1.2.2 佛教文化及佛教史

1.2.3 传统建筑及佛教建筑

1.3 研究的内容、方法与途径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1.3.3 研究途径:史料、文献的阅读与分析

1.4 研究的问题与成果综述

1.4.1 目前尚不清楚的几个问题

1.4.2 研究成果概述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1 研究的目的:追根溯源,理清脉络

1.5.2 研究的意义

2 金元时期广济寺前身(西刘村寺)布局及建筑探析

2.1 西刘村寺营建背景

2.1.1 中原地区佛教迅速传播的影响

2.1.2 女真统治者崇佛信佛的宗教政策

2.2 西刘村寺始建年代考述

2.2.1 现存资料关于广济寺始建年代的记载

2.2.2 不同史料文献的比较与分析

2.2.3 广济寺具体始建年代推测

2.2.4 元代西刘村寺概况

2.3 西刘村寺布局及建筑形制推测

2.3.1 金元时期北方佛寺一般布局

2.3.2 与西刘村寺同一时期其它寺院状况

2.3.3 西刘村寺布局及建筑情况推测

2.4 小结

3 明代重建弘慈广济寺规模及建置考述

3.1 明代广济寺重建及发展概况

3.1.1 明代广济寺营建背景

3.1.2 重建广济寺缘起

3.1.3 影响广济寺兴建的几个重要人物

3.2 明代重修广济寺平面布局考

3.2.1 明代广济寺主要建筑

3.2.2 明代广济寺总平面布局

3.3 明代广济寺大雄宝殿形制探悉

3.4 小结

4 清代广济寺扩建与发展

4.1 清代广济寺营建活动背景

4.1.1 社会背景

4.1.2 清初广济寺成为京城著名律宗道场

4.1.3 清朝统治者对佛寺建设的积极推动

4.2 广济寺大藏经阁的修建

4.2.1 大藏经阁修建背景及广济寺监院德光大师

4.2.2 恒明法师与大藏经

4.3 广济寺大悲坛及戒坛的兴建

4.3.1 大悲坛形制略探

4.3.2 戒坛的修建背景

4.3.3 清代戒坛形制探悉

4.3.4 广济寺戒坛建置特点

4.4 清代鼎盛时期广济寺建置情况

4.4.1 明代基础上的扩建及修葺活动

4.4.2 广济寺主要殿堂建筑位置探悉

4.4.3 广济寺鼎盛时期总平面布局考

5 民国至当代广济寺营建情况

5.1 民国时期广济寺建置情况考

5.1.1 民国时期佛寺发展概况

5.1.2 民国二十一年焚毁前后光济寺布局及建筑情况

5.1.3 民国二十四年重建后广济寺的整体状况

5.2 建国以来广济寺营建与修葺活动

5.2.1 解放后广济寺的修葺活动

5.2.2 1953年广济寺成为佛协会址

5.2.3 广济寺现状

5.3 小结

结语

附录1: 佛教在我国发展简况及广济寺大事记一览表

附录2: 广济寺重要典藏与珍宝一览表

附录3: 广济寺历代名宿简况表

附录4: 广济寺碑刻、序跋与题咏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北京弘慈广济寺作为中国佛寺协会所在地,又是全国重点佛教寺院,其在中国佛教界的地位可见一斑。广济寺的历史最早源于金代之西刘村寺,后经元末兵燹毁于战火。明代原址重修后更名弘慈广济寺。广济寺在明清时期得到了数次敕修扩建,规模日益发展扩大。北京弘慈广济寺自金代始建以来,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它不仅见证了北京地区佛教建筑的发展,也见证了整个北京城的历史变迁,这座寺院所承载的历史及文化内涵都是极其深厚的。因此,无论是关于中国佛寺建筑的研究还是北京地区寺院发展演变的研究,都离不开对北京弘慈广济寺的研究。实际上,人们多知其今日无可替代的佛教地位,而不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本文对广济寺研究重在追根溯源,了解广济寺的历史沿革并对其在各个朝代的重大发展予以研究。本文在对广济寺的研究过程中还涉及到了中国佛教历史、佛教文化以及北京历史、北京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研究。因此,对这个小题目发掘的意义并不仅仅停留在广济寺本身,还包含了历史以及文化等多个领域的意义。
   本文的研究主体为北京弘慈广济寺,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主要采取了历史沿革考述与主体建筑研究相结合的写作思路。研究方法主要有史料的阅读分析及历史建筑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本文以时间作为研究的轴线,按照历史发展顺序对广济寺各个历史时期分别进行研究,依次勾勒出广济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不同风貌。本文的框架采用总-分-总式,绪论部分综述写作宗旨及特点,并提出研究的主要问题。主体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几大章节,主要考察广济寺在广济寺在几个主要的历史时期的总体布局及建筑情况。在写作的过程中,主要以史料记载的史实作为依据,对于一些史料记载模糊不清或者无处可考的部分,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归纳与分析,力图最大程度上还原其本来面貌。在论文的结语部分,对全文的研究成果及尚未解决的问题作回顾式综合论述,并适度予以拓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