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醋酸钠林格液纠正失血性休克代谢性酸中毒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6h】

醋酸钠林格液纠正失血性休克代谢性酸中毒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目录

第1章 综 述

1.1 失血性休克的研究进展

1.1.1 失血性休克病因及诊断

1.1.2 失血性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

1.2 失血性休克的治疗

1.2.1 病因治疗

1.2.2 液体复苏

1.3 输血治疗

参考文献

第2章 实验研究

2.1 资料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2.1.2 入选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主要药品试剂及仪器

2.1.5 麻醉方法及术中管理

2.1.6 补液方案

2.1.7 样品的采集

2.1.8 观察指标

2.1.9 统计学处理

2.2 结果

2.2.1 一般资料比较

2.2.2 比较两组pH、BE、HCO3-、5%NaHCO3溶液用量

2.2.3 比较两组术后24小时pH、LAC、BE、Ca2+、K+、尿量、MAP

2.2.4术后并发症的记录

2.3 讨论

2.3.1 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

2.3.2 醋酸钠林格液与乳酸钠林格液的比较

2.3.3 洗出效应

2.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失血性休克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循环血量与心输出量快速大量减少,主要病理生理过程是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缺血缺氧,细胞代谢紊乱功能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会引发严重的全身并发症,死亡率很高。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有效止血的同时恢复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注,改善细胞供氧,预防炎症反应,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复苏液体本身直接影响复苏效果,因此选择何种复苏液体至关重要。晶体液在复苏过程中起着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作用,常用的等渗液体是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由于其含有乳酸,升高血乳酸水平,会增加肝肾代谢负担,引发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不利于纠正失血性休克患者酸碱平衡失调,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醋酸钠林格注射液是新型的电解质平衡液,其pH值和电解质成分最接近人体细胞外液,不含乳酸,且其所含的醋酸可在机体内快速代谢,具有酸碱缓冲能力,可快速改善休克时微循环障碍,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具有很大优越性,更适合作为抗休克治疗的晶体液使用。本研究比较醋酸钠林格注射液与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纠正失血性休克患者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效果。
  方法:
  失血性休克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醋酸钠林格注射液组(A组)、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组(L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分别选择醋酸钠林格注射液和乳酸钠林格注射液作为复苏晶体液,均按照晶体液:胶体液(羟乙基淀粉200/0.5注射液)=1:1的比例输注。血红蛋白<70g/L时考虑输入去白悬浮红细胞。观察两组患者诱导前(T0),诱导后1h(T1)、2h(T2)、3h(T3)、4h(T4)血液pH值、血乳酸值(lactic acid,LAC)、碱剩余(base excess,BE),HCO3-值及5%NaHCO3溶液用量。
  结果:
  两组患者在ASA分级、手术时间、术中输入试验晶体液量、失血量这5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T3时间点较L组pH值显著改善(P﹤0.05);A组T2时间点LAC值较T0点显著降低(P﹤0.05),L组T2、T3、T4时间点LAC值较T0点明显升高(P﹤0.05),且在T2、T3、T4时间点LAC值L组较A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的BE值在T1、T2、T3、T4时间点分别比T0点显著降低(P﹤0.05),BE值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组的HCO3-值在T1、T2、T3、T4时间点分别比T0点明显升高(P﹤0.05),HCO3-值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NaHCO3用量A组比L组减少(P﹤0.05)。
  结论:
  在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过程中,醋酸钠林格注射液和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均能达到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的目的。醋酸钠林格注射液可使用更少NaHCO3用量、更快速改善血PH值,降低血乳酸水平,比乳酸钠林格注射液更适合作为等渗晶体液用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