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初中沉闷型班级管理策略研究
【6h】

初中沉闷型班级管理策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 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概念的界定

1.4 文献综述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点

第2章 初中良性班集体建设的意义

2.1 建立良性班集体,有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

2.2 建立良性班集体,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

2.3 建立良性班集体,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推进

2.4 建立良性班集体,有利于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第3章 初中沉闷型班级的表现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课堂气氛沉闷、缺少互动

3.2 活动被动参与、缺少激情

3.3 学习不够积极,缺少主动

3.4 情感不愿宣泄,缺少表达

第4章 初中沉闷型班级产生的原因

4.1 性格内向的学生较多

4.2 引领班级的班干较少

4.3 班级教师的引导不当

4.4 课堂教学的方法单一

4.5 家庭教育的引导不足

第5章 初中沉闷型班级转变的策略

5.1 沉闷型学生的自我认识

5.2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5.3 学生干部的选拔合理化

5.4 团体辅导的激励措施

5.5 情感教育的深入

5.6 小组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课程改革越来越深入的今天,在需要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展示的今天,学生的不参与,不作为很难适应新课程的需要。班级气氛的沉闷,不利于学生情感体验,有碍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形成,而积极活跃的班级能够促进学生生理、心理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学生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快速期,非常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一个气氛沉闷的班级将给学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不能很好的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转变沉闷型的班级,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学生的心理、生理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前言是对本研究内容的准备工作的成果呈现。本研究源自于实践教学中沉闷型班级对教育教学带来的影响,结合相关案例及文献资料的分析后,确定本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首先确立建立积极活跃班集体的意义;再研究沉闷型班级的表现,从学生课堂的表现,课后活动的参与,再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情感问题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表现找出产生这一表现的内在原因;然后分别从学生自身到教师,再到家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针对学生的一些表现及产生的原因提出转变沉闷型班级的策略建议:沉闷型学生的自我认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学生干部的选拔合理化;团体辅导的激励措施;情感教育的深入;小组活动的开展。以此希望沉闷型的班级能活跃的参与到教育教学中,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