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接受机制研究
【6h】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接受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一、 选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一)题目来源和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方案

三、研究状况

(一)国内学者研究状况

(二)国外学者研究状况

第1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接受机制的概述

1.1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机制的基本概念

1.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1.2 接受

1.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机制

1.2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接受机制的理论依据

1.2.1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

1.2.2接受理论

1.2.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2.4态度转变理论

1.3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接受机制的必要性

1.3.1有利于解决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1.3.2 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效果

第2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接受机制的构建

2.1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接受要素分析

2.1.1 接受主体——大学生

2.1.2 接受客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1.3 接受中介

2.1.4 接受环境

2.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接受过程分析

2.2.1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接受过程

2.2.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过程中的矛盾

2.3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接受机制构建原则

2.3.1 主体性与主导性原则

2.3.2 差异性与多样性原则

2.3.3 创新性与发展性原则

2.4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接受机制的构建

2.4.1 需要动力机制

2.4.2 导向调节机制

2.4.3 监督保障机制

第3章 优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接受机制的路径

3.1 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3.1.1 尊重大学生需要

3.1.2 激发大学生接受动力

3.2 优化教育教学方式

3.2.1 加强情感教育

3.2.2 重视新媒体传播

3.2.3 丰富实践活动形式

3.3 创造良好的接受环境

3.3.1 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3.3.2 营造和谐接受情境

3.3.3 净化新媒体舆论环境

3.4 落实接受活动的监督措施

3.4.1 完善道德评价体系

3.4.2 完善制度保障措施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新时期,国内外发生巨大变化,当代大学生出现了一些特殊发展特点,大学生能否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关系着个人健康成长,还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和社会的发展。在接受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接受机制,引导大学生更加主动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接受效果,是本文研究目的。
  本文通过梳理大学生的含义与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与接受机制概念,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依据接受理论,吸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态度转变理论思想和观点。分析大学生接受过程中,影响大学生接受的要素、特点与作用,分析接受过程存在的矛盾,在教育过程中促使主体有效接受应坚持的正确原则。最后,从内外两个角度,优化需要动力机制,导向调节机制,监督保障机制。尊重大学生需要、认知结构、情感和意志发展特点,落实具体教育保障措施,实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评价标准。
  本文创新之处是通过跨学科研究,借鉴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相关知识,尊重大学生接受规律和接受特点,探索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在机制,引导大学生接受正确的价值观。促使大学生在思想上自觉接受,行为上自觉践行,提高对社会主义文化认同感,为个人成长成才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