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教义学分析
【6h】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教义学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章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设置、特征与立法缘由

1.1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立法设置

1 .2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特征分析

1.2 .1 帮助行为正犯化

1.2 .2 构成要件类型化

1.2 .3 保护法益复杂化

1 .3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立法缘由解读

1.3 .1 强化对网络犯罪的制裁

1.3 .2 填补制裁缺漏

1.3 .3 破解理论难题

第二章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构成要件解析

2 .1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客体要件

2.1 . 1 关于本罪保护法益的争议

2.1 . 2 本罪保护法益的合理确定

2.2 . 1 帮助行为指向的対象

2.2 . 2 帮助行为的类型表现

2.2 . 3 帮助行为的严重程度

2 .3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主体要件

2 .4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主观方面要件

2.4 . 1 本罪的主观罪过应为“故意”

2.4 . 2 本罪主观罪过的具体内容

第三章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司法适用问题

3.1 . 1 主观 “明知”的程度

3.1 . 2 本罪主观“明知”的具体认定

3 .2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之入罪标准的把握

3.2 . 1 司法实践中对本罪“情节严重”的认识及其问题

3.2 . 2 作为入罪标准的“情节严重”之规范内涵

3.2 . 3 本罪 “情节严重”标准的准确把握

3 .3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与其他信息网络犯罪的界限

3.3 . 1 本罪与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的界限

3.3 . 2 本罪与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的界限

3 .4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与其他犯罪竞合时的处理

3.4 . 1 主要的竞合情形:想象竞合或观念竞合

3.4 . 2 竞合时的处理:处罚较重规定的选择与判断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