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四川荥经砂器研究
【6h】

四川荥经砂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 、选题的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三 、所要解决的问题:

四 、研究方法:

第一章 荥经砂器的社会与自然背景

第一节荥经砂器的社会文化环境

一、荥经砂器的形成演变

二、社会经济与文化环境

第二节 荥经砂器的物质属性与特征

一、荥经砂器产地的物产条件

二、基于自给原料的基础特征

三、当地的产业分布

第二章 荥经砂器的制作工艺

第一节 荥经砂器的制作原料

一、白善泥

二、独连碳二道煤

三、杉树枝或松木锯末

第二节 荥经砂器的工艺技术要求

一、制泥

二、成型

三、装饰

四、晾胚

五、打磨、抛光

六、烧制

七、取釉

八、出炉、检验

第三章 荥经砂器的艺术价值

第一节审美特征

一、尚黑

二、造型不重装饰

三、造型古朴豪放

第二节工艺特色

一、烧窑温度

二、上釉方法

第三节工艺价值

第四章 荥经砂器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第一节关于传承的问题

一、家族传承与师徒传承

二、教育传承

三、传承人管理

第二节关于发展的问题

一、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

二、关于产业延续的几种可能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对四川荥经砂器进行了研究。荥经素有“砂器之乡”的美誉。荥经砂器是中国陶瓷艺术的一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传统制作工艺于2008年被国务院正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荥经砂器的产生和发展不仅与当地社会文化环境息息相关,也与得天独厚的丰富物产资源密不可分,而得天独厚的丰富物产资源又与自然地理环境紧密相关。“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是我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考工记》中对所谓良器的标准。古人认为,在造物活动中,只有做到“天时”、“地气”、“材美”、“工巧”这四个要素的巧妙结合,造出来的器物才能称“良”。荥经砂器也遵循此造物法则,有着独特的制作原料、制作方式,呈现着独特的器物形制,烧成的器物黑色酮体上泛着一层银锐的光泽。制胚时在陶泥中掺入一定比例的煤渣,最特别之处在于烧窑的温度和上釉的方法,也是其工艺特色和工艺价值所在。制作工艺相对简易且造价不高,常常作为生活器皿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它虽是寻常的生活用器皿,亦是凝结着人类智慧的工艺美术品。荥经砂器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也在它特定的社会与自然背景下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征,砂器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造型和装饰纹样两个方面,造型决定着砂器的基本形态,装饰则起着强化形式美感的作用。荥经砂器造型古朴豪放、不重装饰,相对追求呈现烧制原料的自然属性。荥经砂器的传统制作工艺传承主要依靠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是自然状态下的整体性传承,教育传承将是未来最有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方式,我们以这两类传承方式来研究荥经砂器的传承现状与未来。荥经砂器是历经数代技艺传承仍未断绝的艺术和手工艺,同样受到现今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方式的冲击,其发展也面临新材料出现、新生活方式的出现等多方面的威胁和挑战。随着外界影响深广度的增加,荥经砂器如何在不断变迁的环境中传承和发展下去,不得不引人思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