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心理空间理论视角下的《傲慢与偏见》中顺应性的认知研究
【6h】

心理空间理论视角下的《傲慢与偏见》中顺应性的认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致谢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目录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Motivation of the Study

1.3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4 Objectives of the Study and Research Questions

1.5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Introduction

2.2 Related Studies on Mental Space Theory

2.3 Studies on Pride and Prejudice

2.4 Summary and Inspirations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Mental Space Theory

3.2 Adaptation Theory

Chapter Four A Cognitive Analysis on Adaptability in Pride and Prejud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ntal Space Theory

4.1 Introduction

4.2 Analysis on Contextual Correlates of Adaptability in Pride and Prejudice from MST

4.3 Analysis on Structural Objects of Adaptability in Pride and Prejudice from MST

4.4 Analysis on Dynamics of Adaptability in Pride and Prejudice from MST

4.5 Analysis on Salience in Adaptive Processes in Pride and Prejudice from MST

4.6 Summary

Chapter Five The Effects Space Adaptation Has on Pride and Prejudice

5.1 Introduction

5.2 Personality Characterizing

5.3 Plot Development

5.4 Readers Resonance

5.5 Summary

Chapter Six Conclusion

6.1 Introduction

6.2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

6.3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

6.4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6.5 Suggestions for the Further Studies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声明

展开▼

摘要

顺应理论专注于解释语言的使用过程,并且认为语言运用是人们从多种可能性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作出协商性的语言选择来满足交际需要。只有跨出语言学领域并与社会,文化,心理,认知等结合起来,语用学才能有效地运作和发展。而心理空间恰巧是描写人们幕后认知的工具,在日常的说话与思考中,它是专门用于描述语言形式背后符号,语用,文化等之间的互动过程。因此把心理空间理论作为研究方法与视角去探究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顺应性,从而在认知层面上描述并解释顺应发生的过程是完全可行的。
  本论文旨在从心理空间理论的角度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顺应性,探究顺应内在的认知机制。首先,本论文欲从语境关系顺应、结构客体顺应、动态顺应及顺应意识凸显四个角度阐释小说语篇中的顺应表现。再者,通过空间映射和意义构建分析顺应过程,并利用空间图式表征出语篇中的各种认知机制。另外,对于小说《傲慢与偏见》,这种认知机制又有哪些积极的作用。
  为实现以上研究目标,需从回答如下三个问题着手:
  1.傲慢与偏见中的顺应性是如何体现的?
  2.在心理空间理论的视角下,顺应过程中的认知机制是什么?
  3.空间的顺应对小说《傲慢与偏见》有哪些方面的作用?
  本研究首先对《傲慢与偏见》中的语篇进行语用分析,从而揭示其中存在的顺应性。随之以心理空间理论为角度,利用心理空间的图式表征对顺应过程做出清晰的描述和解释。最后概括出顺应背后的认知机制给小说本身产生的积极作用。具体所得结论如下:
  第一,傲慢与偏见中的顺应性是为了实现交际需要或心理状态,在语境、结构、动态性及意识凸显四个方面都得到了体现。
  第二,通过对文中例子进行图式表征和认知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几点:1)从认知层面来讲,语篇中顺应的潜在认知机制本质上是空间层面的顺应,即空间顺应,但不同语篇中的这种认知机制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2)空间顺应中,一旦被顺应空间发生任何变化(包括数量增减),那么相应的顺应空间定会受到影响,这种影响会体现在语境,结构和意识层面上;3)顺应的动态性源于心理空间的动态性,瞬时性,以及意义构建和空间顺应中的多向性;4)顺应过程中的意识凸显是不同空间中语义项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顺应中空间冲突比空间一致能带来更强的意识凸显。
  第三,空间顺应作为一种认知机制或模型,对《傲慢与偏见》甚至每部文学作品能产生以下影响:1)塑造人物性格;2)推动情节发展;3)唤起读者共鸣。
  本研究有效的证明了心理空间理论和顺应理论各自的解释力,特别为顺应论自身的发展与研究提供了认知解释。同时文中的理论分析和图式表格都可对以后顺应论,心理空间理论或是傲慢与偏见方面的相关研究起到积极的作用。新概念的提出也为语言学研究特别是认知语用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命力。最后,本研究还为广大文学爱好者开创了新角度,即带着空间观品味文学作品,特别是对傲慢与偏见的赏析。
  本论文由六部分构成:第一章列出了研究背景,研究动机,研究意义,研究目标与问题,以及论文结构。第二章综述了国内外对心理空间理论和作品傲慢与偏见的研究现状,同时对作者简奥斯汀和作品中的顺应研究也做了介绍。第三章分层次介绍了心理空间理论和顺应理论的研究框架。第四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主要从语境关系,结构客体,动态性和意识凸显四个角度对所选语篇进行了分析,此外借助心理空间又对每个语篇分析进行了图式表征和认知分析,以便揭示顺应过程下的空间构造。与此同时也引出了概念“空间顺应”。第五章是对第四章的升华,探究了空间顺应对傲慢与偏见的三种功能。第六章对本论文做了总结,其中包括研究新发现,可能产生的影响,局限性,以及对相关议题未来研究的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