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乡初中生物理“物态变化”学习准备的调查与对比研究——以毕节市纳雍县为例
【6h】

城乡初中生物理“物态变化”学习准备的调查与对比研究——以毕节市纳雍县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部分

2.1 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2.2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理念

2.3学习准备、物理学习准备的界定

2.4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的内容

第三章 城乡初中生物理物态变化情感学习准备的调查与对比研究

3.1 问卷编制和实施

3.2 数据统计与对比分析

3.3 调查结果与教学建议

第四章 城乡初中生物理“物态变化”知识学习准备的调查与对比研究

4.1问卷的编制和实施

4.2数据统计与对比分析

4.3 调查结果与教学建议

第五章 城乡初中生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操作技能学习准备的调查与对比研究

5.1问卷的编制和实施

5.2数据统计与对比分析

5.3 调查结果与教学建议

第六章 调查结论与教学建议

6.1 调查结论

6.2 教学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二“物态变化”知识学习准备的调查问卷

附录三“物态变化”实验操作技能学习准备的调查问卷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学习准备是一种动态的成长过程,主要体现在学生已有的常识或身心发展程度对新的学习的顺应过程。年龄段的差别,各种内部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且他们的生理成熟程度、发展程度有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是有效学习的必要前提。因此,教育应提供适合学生的学习准备。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一章是属于现象类集合板块,它是热学知识中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内容,学生是比较熟悉的。但可能因城乡同一季节的气温、气候等在城乡有一定的差别,所以城乡孩子所具有的学习准备情况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主要以现行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本中第三章“物态变化”、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水的变化”和日常生活中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自然现象为知识背景,编制“物态变化”情感学习准备、“物态变化”知识学习准备和“物态变化”实验操作技能学习准备三类问卷,在毕节市纳雍县的城乡初中展开调查。整理问卷,统计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在情感学习准备方面:县城初中学生能很好地适应初中的学习和生活,对课堂提问几乎没有人表现出很讨厌的状态;大部分城乡初中学生都觉得物理对生活有用,都非常喜欢动手做实验,都很期待“物态变化”一章的学习,但又觉得物理很难(主要体现在物理公式的转换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上)。
  在知识学习准备方面:近百分之八十的城乡初中学生对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一定的了解,县城初中学生在增大液体表面积和提高液体温度这两方面比较占优势,乡镇初中学生在加快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速上比较占优势;冰与石蜡在熔化时的异同点,城乡初中学生基本都找不到;三分之二以上的城乡初中学生认为“雾”是气态、“白气”是气态;三分之二以上的城乡初中学生对饮料瓶上出现的小水滴是怎么来的不清楚,能感觉熔化是怎么回事(但基本都是写错别字)、对液体的沸点没什么意识;一半以上的城乡初中学生认为水凝结成冰的过程中温度下降,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和水沸腾的过程中温度上升;县城八年级学生对温度的感知、对温度计的了解及使用和对樟脑丸的了解明显比乡镇八年级学生占优势;乡镇初中学生对“下雪不冷、化雪冷”这一情景比较熟悉,能针对这一情景写出许多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乡镇初中学生对水的固态形式很熟悉、并知道“露珠”是液态物质。
  在实验操作技能方面:认识和使用过温度计、并能正确读数和操作的县城中学生比乡镇多;见过和使用过酒精灯、能正确引燃和熄灭酒精灯的县城初中学生比乡镇初中学生多,对于用酒精灯对物体进行加热,知道用外焰进行加热的城乡初中学生不到三分之一,且其中也是县城初中学生多余乡镇初中学生;见过和使用过试管的城乡初中学生不到三分之一,能正确使用试管对液体进行加热的城乡初中学生不到一半,但县城八年级学生稍多一些;见过和使用过烧杯的县城初中学生比乡镇多,但能正确使用烧杯对液体进行加热的乡镇初中学生比县城的多;酒精灯跟烧杯组合在一起使用,能准确操作的乡镇八年级学生明显多于县城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