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调查研究
【6h】

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调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前言

对象与方法

1 数据来源

1.1 研究对象

1.2 调查工具

1.3 病例筛选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资料收集

2.2 中医证候调查

2.3 统计学处理

研 究 结 果

1 CAHC患者一般情况分布

2 CAHC患者证候分布

讨论

1 中医对肝炎后肝硬化的认识

2 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概况

3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证候分布

4 肝炎后肝硬化肝肾阴虚常见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展开▼

摘要

目的:初步探明肝炎后肝硬化(CAHC)患者的临床症状、舌脉分布及证型分布规律,以期为中医药辨证防治该病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制定“肝炎后肝硬化证候临床调查量表”,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提取275例CAHC患者症状、体征、舌脉等四诊信息,运用统计学方法,然后结合临床专业知识,初步探明CAHC常见中医证候特点及分布规律。
  结果:①常见症状40余种。其中,按发生频率大小依次为:腹胀、乏力、尿少、胁痛、腹部膨隆、纳差、脾大、下肢浮肿、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脉弦等,以上症状发生率较高。而易怒、腹泻、肌肤干燥、嗳气、精神抑郁、两目干涩等临床表现发生率较低。②舌象分布情况:舌质红苔少伴舌下络脉怒张者为常见。③脉象频次发生率最高者为脉弦细数188例。④275例CAHC中以肝肾阴虚型最多,其次是湿热蕴结型和肝气郁结型,瘀血阻络型、脾肾阳虚型、水湿内阻型为后见。
  结论:①CAHC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40多种临床症状中以腹胀、乏力、尿少、胁痛、腹部膨隆、纳差、脾大、下肢浮肿、面色晦暗等临床表现发生率较高。②舌象以舌质红苔少伴舌下络脉怒张为多见。③脉象以弦细数为多见。④证型分布以肝肾阴虚为主。上述结论与肝炎后肝硬化(CAHC)现代中医证候研究结论基本一致。然而本研究是从其症状,舌脉,证型三方面综合来进行研究,有别与以往单方面的研究,是本研究的不同之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