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类家庭中“母亲”对亲子关系影响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
【6h】

类家庭中“母亲”对亲子关系影响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1研究的背景

1.1.2研究的目标

1.1.3研究的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国外研究现状

1.2.2国内研究现状

1.2.3文献述评

1.3.1类家庭

1.3.2母亲角色

1.3.3亲子关系

1.4相关理论

1.4.1家庭系统理论

1.4.2标签理论

1.5.1观察法

1.5.2访谈法

1.5.3问卷法

2.1 G市儿童福利院类家庭基本情况

2.1.1 G市儿童福利院类家庭具体信息

2.1.2 G市儿童福利院类家庭现存亲子关系类型

2.2 类家庭中母亲给亲子关系问题带来的影响

2.2.1母亲教养方式专制权威

2.2.2儿童情感沟通被动匮乏

2.2.3家庭不良亲子关系类型受母亲性格影响程度深

2.2.3对儿童生活照料疏忽单一

2.3 A类家庭典型案例分析

2.3.1 A类家庭基本情况

2.3.2 A类家庭亲子关系现状

2.4个案工作方法介入类家庭亲子关系问题的必要性

3.1 A类家庭需求评估

3.1.1 A类家庭母亲需求评估

3.1.2 A类家庭儿童需求评估

3.2 A类家庭的服务目标

3.2.1儿童失范行为有所改善

3.2.2母亲教养方式明显转化

3.3.3家庭亲子关系良好互动

3.4 A类家庭服务计划及介入

3.4.1阶段一:信任关系的建立与获得支持

3.4.2 阶段二:共同发现问题并试图改变

3.4.3阶段三:故事治疗法改善失范行为

3.4.4阶段四:换位思考拒绝负标签

3.4.5阶段五:亲子互动共同成长

3.5介入效果的评估

3.5.1消极拒绝型亲子关系明显改善

3.5.2服务目标基本达成

3.5.3亲子关系后续跟踪

4.1个案工作介入类家庭的反思

4.1.1理论与实务本土化的反思

4.1.2实务介入过程的反思

4.1.3社会工作者的个人反思

4.2个案工作介入类家庭的建议

4.2.1提高类家庭数量,减少家庭中儿童数量

4.2.2类家庭母亲招聘及工作过程强强把关

4.2.3提高专业社工在儿童福利院比例

4.2.4社工应注重家庭访问的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访谈提纲

附录二 家庭亲子关系量表(PCRT)(父母用表)

附录三 家庭亲子关系量表(PCRT)百分位等级换算法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研究基于前人学者对孤残儿童类家庭母亲对亲子关系的影响研究,结合对G市儿童福利院类家庭的近一年的家庭探访服务,运用已有的社会工作模式和经验,在A类家庭中引入社会工作的个案工作模式,来探索母亲对亲子关系的影响及社会工作介入的空间。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以G市儿童福利院A类家庭为个案服务对象,以家庭系统理论为支撑基础,采用访谈法及观察法收集资料,运用个案工作方法为手段。对该类家庭出现的亲子关系疏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评估。首先,社工在运用家庭亲子关系量表(PCRT)进行测量及访谈后,得出A类家庭存在母亲对儿童教养方式专制、生活照料方式单一、情感沟通被动匮乏等问题。其次,从家庭系统理论视角出发,制定了具体的服务目标,围绕类家庭的服务目标,通过五个不同目标及任务的个案介入阶段对类家庭进行了干预,这五个阶段分别是:信任关系的建立与获得支持、共同发现问题并试图改变、故事治疗法改善失范行为、换位思考拒绝负标签、亲子互动共同成长。这五阶段中分别运用了故事治疗法、正强化、负强化、情景模拟等技巧对个案类家庭进行服务,调整类家庭母亲对类家庭儿童的教养方式,以达到促使类家庭儿童失范行为明显改善、母亲教养方式明显转化及亲子关系良好互动等服务目标,帮助类家庭母亲的教养能力得到提高和成长,促使该家庭亲子关系的良好互动。最后,总结反思本次研究的经验及不足,并根据整个实务经验提出:提高类家庭数量、严格类家庭母亲招聘过程、提高专业社工比例及应注重家庭访问的作用等四个建议,以期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实务的丰富与长足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