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辨证分型与病毒载量、肝功能相关性研究
【6h】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辨证分型与病毒载量、肝功能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病例选择

2.1 病例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案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案类型

3.3 制定病例观察表

3.4 数据管理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理论探讨

1 中医学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研究

1.1 中医对肝脏生理病理的认识

1.2 古代中医学对慢乙肝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近现代中医学对慢乙肝病因病机的认识

1.4 近现代中医药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研究

1.5 近现代中医药对慢乙肝的临床治疗进展

1.6 专病专方

2 现代医学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认识

2.1 病原学

2.2 免疫学说

2.3 流行病学

2.4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和预防

3 讨论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慢乙肝临床病例观察表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附录3 文献综述

展开▼

摘要

目的:我国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高发区。CHB是由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所致。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本病发病机理复杂,病程迁延难愈。目前国内外尚无有效治疗手段。中医药在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病情等方面有独特优势。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医的辨证论治缺乏客观化标准;尽管在临床疗效方面独具优势,却难以和国际接轨。因此,深入开展中医辨证论治客观化研究,建立新的中医临床辨证体系,提高中医论治水平,客观准确的辨证分型是提高并推广中医药疗效的关键所在。
  方法:采用大样本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通过对306例CHB患者(其中肝郁脾虚型122例,脾肾阳虚型33例,湿热内阻型86例,瘀血阻络型38例,肝肾阴虚型27例)的临床资料的分析研究。比较各证型患者肝功能及病毒载量相关结果之间的统计学差异,来探讨中医辨证分型与这些指标的内在关系,以确定这些指标能否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参考。
  结果:研究显示:慢乙肝患者肝功能及病毒载量在不同证型组间存在一定的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e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DBil)等项指标在湿热中阻型组中明显升高(P<0.05);白蛋白(albumin,ALB)小于正常下限值者按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湿热中阻型、瘀血阻络型、肝郁脾虚型呈递增趋势;HBV-DNA载量在5组间分布也有一定规律性,按肝郁脾虚型、湿热中阻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瘀血阻络型顺序呈递减趋势。
  结论:根据研究结果,认为中医的理论推断与临床结论有高度的一致性;慢乙肝中医辨证分型有其客观基础,与现代实验室指标存在一定相关性;可考虑将肝功能指标和乙肝病毒复制状态的高低作为慢乙肝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