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IL-6和IL-10单核苷酸多态性与HBV相关肝细胞癌遗传易感性关系的研究
【6h】

IL-6和IL-10单核苷酸多态性与HBV相关肝细胞癌遗传易感性关系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论文缩写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现场调查

3 仪器及试剂

4 溶液配置

5 基因组DNA提取及保存

6 基因SNP检测

2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3.2 等位基因分型结果

3.3 IL-6、IL-10基因型分布Hardy-Weinberg平衡检测

3.4 IL-6和IL-10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

3.5 IL-6和IL-10各基因型与慢性HBV感染危险性分析

3.6 IL-6和IL-10基因多态性与HBV相关HCC患病风险分析

3.7 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分析

3.8 基因-基因的交互作用分析

4 讨论

4.1 IL-6基因多态性与HBV相关HC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4.2 IL-10基因多态性与HBV相关HC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4.3 基因-环境的交互作用

4.4 吸烟与IL-6及IL-10基因多态性在HBV相关HCC中的交互作用

4.5 饮酒与IL-6及IL-10基因多态性在HBV相关HCC中的交互作用

4.6 基因-基因交互作用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HBV相关肝细胞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了解广西地区人群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基因启动子区3个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分布特点,探讨研究人群中IL-6、IL-10各基因型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细胞癌(HCC)患病风险的关系,分析各基因型与肝癌家族史、吸烟、饮酒等肝癌危险因素在HCC发生中的交互作用以及基因与基因的交互作用,为了解HBV诱导HCC的发病机理、寻找个体对肝癌易感的分子标志物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本研究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从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来自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以及柳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并同意参与调查、经组织学病理确诊的HCC新发病例为病例组;选择同期来自上述医院就诊和治疗的诊断标准符合2000年西安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标准,无肿瘤病史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为HBV携带者组;健康对照组选自同期在相同医院脊柱骨科、创伤外科、眼科及体检科治疗的非肿瘤患者。HBV携带者组和健康对照组研究对象按年龄、性别与病例频数匹配,且与病例来自相同地区。由经过专门培训的调查员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以及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等。研究对象入院次日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2ml,于当日提取其基因组DNA。采用高通量的TaqMan MGB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实验方法,对IL-6基因-572位点(rs1800796)和IL-10基因-819位点(rs1800871)、IL-10基因-592位点(rs1800872)进行基因分型。应用SPSS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多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或者确切概率法。因素间的交互作用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以比值比(odds ratio,OR)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表示相对危险度。
  结果:
  1.研究对象人口学资料显示:本研究共收集到符合要求、资料完整的病例组、HBV携带者组和健康对照组研究对象共1080例,其中病例组381例,HBV携带者组340例,健康对照组359例。三组人群在年龄、性别、民族、婚姻状况及职业等方面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吸烟、饮酒及肝癌家族史等在三组中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IL-6和IL-10基因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
  (1)IL-6-572 CC、CG、GG基因型在病例组中分布频率分别为67.98%、28.87%、3.15%;在HBV携带者组中分别为61.76%、31.48%、6.76%;在健康对照组中分别为67.13%、29.25%、3.62%,三种基因型在三组中的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G等位基因在三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IL-10-819位点CC、CT、TT基因型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4.62%、41.47%、13.91%;在HBV携带者组中分别为54.12%、36.47%、9.41%;在健康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50.42%、39.83%、9.75%;三种基因型在三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等位基因在三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IL-10基因-592位点CC、CA、AA基因型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6.98%、45.15%、7.87%;在HBV携带者组中分别为50.29%、39.71%、10.00%;在健康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50.14%、40.11%、9.75%;三种基因型在三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等位基因在三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IL-6和IL-10基因SNP与慢性HBV感染风险的关系
  与IL-6-572位点CC基因型相比,携带GG基因型个体慢性HBV感染风险增加(OR=2.171,95%CI:1.068~4.415),携带GC基因型个体与慢性HBV感染无统计学关联(OR=1.245,95%CI:0.894~1.735)。IL-10-819位点TT、TC基因型和IL-10-592位点CC、CA基因型与个体慢性HBV感染风险均无统计学关联。
  4.IL-6和IL-10基因SNP与HBV相关HCC患病风险的关系
  与IL-6-572位点CC基因型健康个体相比,携带突变基因型GC和GG的健康个体HCC的患病风险并未增加。与IL-10-819位点CC基因型健康个体相比,携带TT基因型健康个体罹患HCC的风险增加(OR=2.791,95%CI:1.326~5.874),CT基因型与健康个体HCC的患病风险无统计学关联(OR=1.090,95%CI:0.696~1.708)。与IL-10-592位点CC基因型个体相比,AA基因型则可降低健康个体HCC的罹患风险(OR=0.023,95%CO:0.175~0.880)。
  与IL-6-572位点CC基因型HBV携带者相比,携带GG/GC基因型HBV携带者罹患HCC的风险并无增加。IL-10基因-819位点携带TT基因型的HBV携带者罹患HCC的风险是CC基因型HBV携带者的3.52倍。IL-10-592位点AA基因型则可降低HBV携带者HCC的罹患风险(OR=0.336,95%CI:0.154~0.734)。
  5.IL-6和IL-10基因SNP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分析:
  通过对IL-6-572、IL-10-819及IL-10-5923个多态位点分别与肝癌家族史、吸烟、饮酒等肝癌危险因素进行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3个基因多态位点与吸烟、饮酒等环境危险因素在HCC的发生中均存在交互作用,若同时暴露于吸烟或饮酒,突变基因型携带者罹患HCC的危险性显著增加,较单独暴露于上述环境危险因素的OR值均增大。
  IL-6-572位点基因SNP与吸烟、饮酒在慢性HBV感染中存在交互作用,若同时暴露于吸烟或饮酒,突变基因型携带者发生慢性HBV感染的危险性明显增加。IL-10-592基因SNP与吸烟可能在慢性HBV感染中存在交互作用,而IL-10-819位点SNP与吸烟、饮酒在慢性HBV感染中均不存在交互作用。
  6.IL-6和IL-10基因-基因的交互作用分析
  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基因-基因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根据相乘模型判断基因-基因的交互作用与HCC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基因-基因交互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IL-6-572位点G突变等位基因是广西地区人群慢性HBV感染的危险等位基因,携带GG基因型个体慢性HBV感染风险增加。IL-10-819TT基因型与广西地区人群个体(包括健康个体及HBV携带者)罹患HCC的风险增加有关,而IL-10-592AA基因型则可降低个体罹患HCC的风险。
  2.IL-6-572、IL-10-819、IL-10-592,3个基因多态位点与吸烟、饮酒等环境危险因素在HCC的发生中均存在交互作用,若同时暴露于吸烟或饮酒,携带突变基因型个体罹患HCC的危险性明显增加。IL-6-572基因多态性与吸烟、饮酒等环境危险因素在慢性HBV感染中存在交互作用,若同时暴露于吸烟或饮酒,携带突变基因型个体发生慢性HBV感染的危险性增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