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帝国空间与吉卜林印度题材小说的解读
【6h】

帝国空间与吉卜林印度题材小说的解读

代理获取

摘要

鲁迪亚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1865--1936)是20世纪英国享有盛誉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数量众多,其中尤以前期的印度题材作品最为出色,包括《丛林之书》、《基姆》等。在1907年,吉卜林更是由于其卓越的观察能力、新颖的想象力、雄浑的思想内涵和杰出的叙事才能而被瑞典科学院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英国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作家。 多年来,吉卜林往往被认为是为英帝国殖民主义代言的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一直饱受争议,在我国更曾是被批判的对象。而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语境中的“帝国研究”的崛起,人们又重新开始更多地关注这位所谓的帝国主义作家。半个世纪以来,有关吉卜林其人其作的研究一直都是国外学界的一大热点,尤其是随着全球化语境的日益显豁,对其作品的研究已经拓展到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多个领域。然而在国内,对于吉卜林的学术研究尚比较薄弱,只有为数不多的一些研究文章,与国外丰富的研究成果形成鲜明的反差。帝国研究的理论语境为吉卜林小说研究开辟了新的学术空间,本文在对吉卜林其人其作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加以梳理和评介的基础上,侧重从吉卜林小说中体现出的帝国元素进行多层次、多方位、多维度的解读。 本文共分为四大部分: 引言:评介吉卜林其人其作,简略梳理国内外吉卜林研究现状并提出对吉卜林小说的帝国解读的框架和构想。 上篇:集中探讨帝国语境与吉卜林文学的关系。首先关注帝国的由来、发展以及当代帝国理论的研究和方向;其次聚焦于帝国语境下英帝国和它的殖民地印度的关系;最后从帝国理论与英国文学的关联域探讨帝国发展轨迹中具有代表性的英国作家以及作品特质:从帝国主义发展早期的笛福、到约瑟夫·康拉德,再到帝国末期的福斯特,最后以吉卜林的帝国文学特质为结。这些作品都有一个主轴,在于其文本透露出的帝国话语。 下篇:关于吉卜林印度题材小说的帝国解读,分为三个部分:一、从吉卜林的早期作品中发掘帝国的分支部分,既有对帝国的理想化书写,也不回避客观的现实矛盾,更有对英印帝国未来的思索和忧虑,通过各种现实主义写法的叙事展现印度乃至帝国空间的方方面面。二、帝国在成形,在《丛林之书》里,吉卜林构建了一个心目中的理想国度,有法则,有秩序,不但在政治形式上与历史传统中的帝国理念非常的契合,而且加入了作者的人性思考。他所提出的丛林法则,今天看来也还是有其现实的意义。三、论析吉卜林集大成的长篇小说《基姆》,剖析他在小说中流露出的东西方融合的观念,这是一个在现代社会里涵盖了各个方面的大“帝国”的前瞻概念。尽管作者或许并没意识到这一点,但他的潜意识里却表达出了这种先驱的意识(从帝国发展的角度看,现在的世界正在逐渐进入吉卜林小说里所绘制的那个世界)。当然,不单是要文化融合,更需要文化包容。而且将中国的发展需求与在吉卜林小说研究中所得出的启示结合起来,对于当前社会发展也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结语:通过当代帝国理论对吉卜林文本的剖析,我们可以研究发现,无论是在殖民文学视野里还是后殖民文化批评视阈中,抑或是处于当今全球化“帝国”语境,吉卜林都将他的文学基点定位于帝国之上,尽管吉卜林构筑的仅仅是个乌托邦式的帝国,但其作品具有的丰富思想内涵和有关帝国构想的前瞻性仍给我们以重要的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