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症结与进路:我国学术性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6h】

症结与进路:我国学术性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缘起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国内的研究与探索

2.国外的理论与实践

(三)研究意义及价值

1.理论意义

2.实践价值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五)核心概念界定

1.学术性人才

2.学术性本科教育

3.人才培养模式

(五)学术性人才培养之“常模”

二、历史流变与现实状貌:我国学术性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渐进式发展

(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代性转型阶段(1912-1949)

1.大学改制前后:大学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才

2.壬戌学制以降:在论争中逐渐凸显的通才教育理念

(二)一元结构的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1978-1999)

1.恢复时期:大学以铸就学术性人才为首要目标

2.厚基础宽口径:教学体系与课程内容的变革趋向

(三)多元共生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21世纪初-至今)

1.培养目标: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性研究型人才

2.教学模式:基于学术研究重构教学方法与过程

3.课程体系:学科融合基础上的广度与深度平衡

4.培养制度:渐臻完善的学分制、选修制及导师制

5.考评机制:多元评价主体、标准及方法初步显现

三、问题审视及归因分析:当前学术性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若干偏离

(一)问题审视与现实困顿

1.学习内生动力式微,阅读量、写作量不足

2.批判性思维孱弱,实验、实践环节缺失

3.师生关系疏离,本科生科研参与量较低

4.专业口径狭隘,学科专业之间壁垒森严

5.作业量、学术报告量不足,自我效能感不高

6.合作、讨论匮乏,衍生共同体价值认同危机

(二)归因分析及批判性省察

1.培育理念:理论为主的传统教育观念束缚

2.培养目标:表述笼统,潜含功用主义取向

3.教学过程:教学模式固化,实践教学不足

4.课程体系:结构不尽合理,通识课程缺乏

5.培养制度低效:设计理念同施行成效的悖论

6.考评导向偏颇:实践中结果评价的片面倚重

四、理论观照与实践透视:国外本科学术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多维考察

(一)国外一流综合性大学的本科教育观察

(二)美国顶尖文理学院人才培养的模式共性

(三)启示与资鉴

1.正视学术性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

2.设定清晰明确的培养目标与规格

3.革新传统教学模式及组织形式

4.优化课程设置与实践教学体系

5.建立规范化且个性化的教学管理制度

6.革新学生的学业评价形式与考评标准

五、我国学术性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路径:现实的可能选择

(一)更新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彰显人本价值

(二)厘清教育目的,塑造合理的知能结构与情意结构

(三)鼎新教学模式,将研究性教学贯穿本科教育始终

(四)优化课程结构,增进综合性课群与研讨课程设置

(五)构筑隐性课程,驱动学生学术自觉的生成与萌发

(六)规范培养制度,使共性熔铸与个性张扬相得益彰

(七)调整考评机制,构建灵活多元与注重反馈的评价体系

(八)营造良好氛围,促使教学、研究、生活三者共融共生

六、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后记

声明

展开▼

摘要

高等教育体系是一个分层有序的复杂性系统,不同的部分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职能。学术性本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生态环境中不可或缺的必要组成部分,始终肩负着本科学术性人才培养的任务。有别于大众化的应用型、技能型教育,以研究型大学为主体的学术性本科教育提供的是一种有助于学术性人才不断涌现的“可能性”教育,培养的是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初步的学术研究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多元共生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学术性本科教育的宏观目标追求须明确厘定为“高质量、少而精”。换言之,学术性教育与应用性教育两者之间并无层次与等级的高低,而仅有数量和功能的不同。
  高等教育的功能虽日益多元,但其核心职能仍毫无疑问是人才的培养。毋庸置疑,一个秩序井然且高质量的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定然需要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完善与鼎新,学术性本科教育尤须如此。虽然不同地区与校际间的学术性人才培养模式都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与同构性,然而在事实上,不太可能基于一种共同认可的翔实模式来探讨本科学术性人才培养的诸多环节。但即便如此,依然能够从本科学术性人才培养的不同模式中概括凝炼其一般规律与特征,也即人才培养的“常模”。因而,本文首先将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微分”为教育理念、培养目标、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培养制度、考评机制等六个方面,并从历时的维度出发来统筹我国学术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历史流变与现实状貌的相互关系,旋即基于现时的维度对国内外的学术性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横向对比与测度,继而通过对各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规律性成分进行整体“积分”,从而为我国学术性本科教育质量的提升与培养模式的变革提供可供资鉴的经验。本文主要分为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从研究背景与缘起、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研究意义及价值、研究思路与方法、核心概念界定等五个方面对本文的研究进行引论,并初步搭建起一个学术性人才培养“常模”的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二部分:系统阐述我国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历史流变与现实状貌,通过对各历史节点中学术性人才培养模式的一般规律与特征进行整体归纳、概括与凝炼,力图理清其历史发展脉络与当代制度模式现状的相互关系。
  第三部分:对当前我国学术性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问题审视与归因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若干偏离并在充分把握学术性人才培养历史脉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其缘由。
  第四部分:以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大学及项尖文理学院为考察对象,并按照人才培养模式的六个具体层面及有关的逻辑学原则,系统剖析其本科学术性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与共性特征。通过对其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观照与实践透视,可为我国学术性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提供诸多可供资鉴的国际参照。
  第五部分:在肯定我国学术性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批判性省思现时人才培养模式、资鉴吸收世界一流学术性本科教育及顶尖文理学院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本科学术性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主要路径。
  第六部分:对本文的研究背思路、研究过程及研究结论进行简单归纳与总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