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广域临床取向下的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实务研究——以桂林市三合小学为例
【6h】

广域临床取向下的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实务研究——以桂林市三合小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和意义

1.研究缘起

2.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1.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研究

2.留守儿童安全教育问题的研究

3.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

4.文献评论

(三)理论基础与核心概念

1.理论基础

2.核心概念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3.研究伦理

二、桂林市三合小学留守儿童安全问题及安全教育状况

(一)桂林市三合小学的留守儿童概况

1.三合小学概况

2.三合小学的留守儿童

(二)桂林市三合小学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的主要表现

1.留守儿童危险行为发生频次高

2.留守儿童受伤害比例高

3.留守儿童受伤害种类多

(三)桂林市三合小学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的主要问题

1.留守儿童获取安全知识的途径单一

2.学校安全教育实施力度弱

3.学校安全教育形式陈旧

4.学校缺少专任安全教育教师

5.家庭未发挥教育功能

(四)桂林市三合小学留守儿童安全教育问题的主要原因

1.学校安全教育缺少相应资源

2.学校安全教育缺乏考核机制

3.学校对家长、老师缺乏系统化培训

4.学校与留守儿童家长缺乏有效沟通

(五)桂林市三合小学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的需求分析

1.留守儿童渴望学习安全知识

2.留守儿童希望学习安全防护措施

3.留守儿童安全教育需求具有共性

三、社会工作介入桂林市三合小学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的角色承当和策略

(一)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

1.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局限性

2.学校安全教育形式和方法陈旧

3.留守儿童的社会系统资源未形成合力

(二)学校社工介入承当的角色

1.评估者和辅导者

2.组织者和教育者

3.作为学校、学生和家长的第三方

4.资源整合者

(三)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策略:广域临床取向

1.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步骤

2.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具体策略

四、运用广域临床模式开展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的具体实践

(一)建设校园安全文化

1.安全教育主题游园活动

2.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3.校园安全文化氛围营造

(二)优化学校教育和管理理念

1.将未保项目与学校进行对接

2.促成学校教育理念转变

3.强化学校责任意识

(三)深入展开目标群体的安全教育

1.危险行为问题学生个案

2.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小组工作实务

(四)专业培训留守儿童相关群体

1.家长学校

2.教师TOT培训

3.同伴教育

4.评估

(五)实务评估和总结

1.实务评估

2.实务总结

五、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结论

1.广域临床取向的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具有可行性

2.广域临床取向的留守儿童安全教育效果显著

3.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各个象限的服务效果不同

4.广域临床取向的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取得效果的依据条件

(二)研究讨论

1.关于学校社工角色困境的讨论

2.关于未成年人保护项目监督和评估的思考

(三)余论

1.广域临床取向下学校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思考

2.以留守儿童保护工作推动未成年人社会保护项目的发展

六、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动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由于诸多条件限制,许多农民工外出务工却无法把孩子带在身边,导致留守儿童数量日益增多。同时,由于存在着监护缺失,安全教育缺位等原因,留守儿童安全事故如留守儿童拐卖、性侵、溺水等意外伤害和人身侵害问题日益频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的出现,有多方面的原因,如户籍制度的限制,社会没有给予留守儿童群体足够的重视和关爱,家庭缺少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和教育,学校安全教育和管理体制的不完善等主观原因,也有留守儿童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技能等,很容易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另外,留守儿童由于缺乏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同辈群体等方面的关爱,很容易产生非理性的信念,进而产生厌学、逃学,暴力等不良行为甚至是危险行为。但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如果留守儿童之前能够接受规范的系统的安全教育,许多安全事故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在城镇化尚未完全实现,农民工外出打工还可能长期存在的大背景下,对留守儿童进行系统规范的安全教育,以提升留后儿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技能,是避免或减少留守儿童发生安全事故或产生危险行为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留守儿童的权益保护,2013年5月民政部发布了《民政部关于开展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的通知》(民函[2013]143号),将包括桂林市在内的20个市作为全国第一批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城市。2014年桂林市通过招标采购方式引入广西厚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雁山区困境未成年人社会保护项目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困境未成年人保护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法。2015年6月,广西厚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位于农村社区的三合小学建立未成年人保护社会工作站,开始了从学校社会工作层面探索困境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的有效路径。笔者作为驻站实习社工之一,面向全校困境未成年人,特别是在校留守儿童进行介入服务。根据笔者的观察和深入调查,发现三合学校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危险行为,这与他们的安全意识薄弱,学校的安全教育和管理不完善有关。因此,笔者以留守儿童安全教育为切入点,以桂林市三合小学留守儿童为例,探讨如何更好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问题。笔者以三合小学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了三合小学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的现状和影响因素。针对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的现状和成因,笔者以学校社会工作的广域临床模式为运作策略,探讨从外在生态环境到服务对象个体层面如何开展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更好地达成微观干预与宏观介入的改变的平衡。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学校社工以“第三方角色”,在学校、家庭与学生之间发挥着协调关系,促进沟通,促成改变。通过改变环境,形成安全文化氛围,促成学校系统、家庭提升安全教育意识,形成安全教育理念,从而促成留守儿童个体安全意识的提升,同时通过面向个人或小组的深入工作,帮助留守儿童及其相关群体获得必要的安全技能。通过实务的开展及总结评估,本文得出研究结论,即运用广域临床模式的学校社会工作方法开展留守儿童安全教育行之有效,改善了校园文化,形成重视安全,珍爱生命的氛围,提升了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使存在危险行为的学生学会自我控制,改善人际交往;通过对老师和家长的培训,达到了“授人以渔”的目的,更好地为留守儿童的安全和未来保驾护航。在研究讨论部分,笔者从学校社工的角度对学校社工的面临的角色困境和出路进行了讨论,并对未成年人保护项目的监督和评估进行了一些思考。余论部分,笔者对广域临床取向本土化实践和困境未成年人保护项目的推进进行了思考和讨论,希望通过本研究,将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和困境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推向更为深入和有效的实践层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