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贝多芬第七钢琴奏鸣曲(op.10 No.3)中的“英雄性”与“悲剧性”诠释
【6h】

贝多芬第七钢琴奏鸣曲(op.10 No.3)中的“英雄性”与“悲剧性”诠释

代理获取

目录

引言

(一)课题来源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期望与存在困难

1.研究期望

2.存在困难

(五)研究方法

(六)研究创新

一、贝多芬及其音乐创作

(一)贝多芬的艺术生涯

(二)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

1.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创作概况

2.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传承与独创

(三)贝多芬早期创作中的“英雄性”与“悲剧性”

1.贝多芬早期生活经历

2.时代风潮对贝多芬“英雄性”与“悲剧性”风格的影响

3.耳疾危机对贝多芬“英雄性”与“悲剧性”风格的影响

二、《D大调钢琴奏鸣曲》(op.10 No.3)中的“英雄性”

(一)作品概览

(二)结构规模中“英雄性”的体现

(三)“英雄性”音乐语言

1.规律性强的定点重音

2.切分位置的强奏

3.弱位上的强音

4.连续的半音上下行

(四)“英雄性”在旋律中的体现

1.充盈着斗争与歌唱的第一乐章

2.短暂明朗的第三乐章

(五)“英雄性”的演奏诠释

1.速度的处理与控制

2.力度的合理把控

3.“英雄性”音色渲染

三、《D大调钢琴奏鸣曲》(op.10 No.3)中的“悲剧性”

(一)调式调性中“悲剧性”的体现

(二)“悲剧性”音乐语言

1.琶音

2.“动力型”节奏音型

3.不协和音音型

(三)“悲剧性”在旋律中的体现

1.悲哀的广板乐章

2.充满疑问、忧郁的第四乐章

(四)“悲剧性”的演奏诠释

1.速度的选择

2.力度的强弱对比

3.“悲剧性”音色渲染

(五)《D大调钢琴奏鸣曲》(op.10 No.3)个人演奏实践建议

1.呼吸

2. 旋律的弹奏

3.乐章间的情感把控

4.作品的演奏风格理解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论题为《贝多芬第七钢琴奏鸣曲(op.10No.3)中的“英雄性”与“悲剧性”诠释》,笔者借助国内外文献资料及谱面材料,力求通过音乐技术语言和风格研究对作品本体考察,探讨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中的“英雄性”与“悲剧性”情感特征。第一章介绍了贝多芬的艺术生涯,按照体裁的划分列举了贝多芬的主要作品,随后阐述了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创作概况,以及贝多芬创作的早期生活经历、政治格局、以及个人疾病遭遇总结出贝多芬“英雄性”与“悲剧性”风格特征的形成原因。第二章首先是有关《D大调钢琴奏鸣曲》(op.10No.3)的作品概览,创作背景及结构分析等研究,探究其独特性与代表性。随后笔者从音乐角度分析,通过音乐要素、旋律线条、曲式结构三个方面来阐述“英雄性”特质的体现,分别就运用个性化的强音、不竭的动机以及结构规模上的突破和创新来探讨《D大调钢琴奏鸣曲》(op.10No.3)的“英雄性”情感特征。随后第三章同样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悲剧性”特质在《D大调钢琴奏鸣曲》(op.10No.3)中的体现,通过探究音乐要素、旋律线条及调式调性,着重分析不协和音、动力型节奏造成的抽泣音调以及意想不到的离调转调所显现的“悲剧性”情感。同时在文章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演奏实践,从乐曲的演奏技术层面深入探究,分别对其力度的安排、速度的把控、踏板的使用、触键的面积与速度以及正确的呼吸等等方面结合演奏实际进行分析,比较全面的论述了《D大调钢琴奏鸣曲》(op.10No.3)的“英雄性”与“悲剧性”演奏诠释。最后,笔者透过以上内容对《D大调钢琴奏鸣曲》(op.10No.3)中“英雄性”与“悲剧性”音乐风格的研究进行总结,可见贝多芬式创作风格的典型特征在这首作品中都有所体现,侧面说明这部作品在贝多芬早期创作中的地位,以及对中、晚期作品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