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交易成本视角下农地流转模式研究
【6h】

交易成本视角下农地流转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导 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主要内容与基本思路

第二章 农地流转的交易成本分析

2.1 农地流转的相关概念

2.2 交易成本的一般理论

2.3 农地流转的交易成本

2.4 农地流转的交易成本困境

2.5 农地流转的交易成本分担

第三章 农地流转模式的交易成本测度与比较

3.1 交易成本测度体系与计量模型构建

3.2 几种不同的农地流转模式

3.3 不同农地流转模式之间的交易成本比较

3.4 基于交易成本的农地流转模式发展趋势

第四章 基于交易成本分析的农地集中流转模式

4.1 广西桂平市农地流转现状

4.2 广西桂平市农地流转模式

4.3 桂平市农地集中流转模式的内涵与特性

4.4 农地集中流转模式的典型案例

4.5 农地集中流转的交易效率实证分析

第五章 削减农地流转模式交易成本的路径

5.1 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服务功能

5.2 培育与扶持新型农村土地经营主体

5.3 构建完备的农地流转市场服务体系

5.4 “一包到底”向“一转到底”过渡

5.5 制定精细的农地流转规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农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和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生产,但当前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安排使得农地细碎和农地经营主体(农地承包户)分散,这不利于现代农业发展,即农地细碎影响农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农地经营主体分散阻碍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生产。通过农地流转适度规模化集中农地,以整合零碎的农地地块是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提。但是,在现有农地产权制度下,农地流转的交易成本高昂,而当前我国的农地流转主要是农地需求带动农地供应的结果,农地流转主体之间的交易成本分担并不均衡,农地流入方承担了过高比例的农地流转交易成本,从而增加了农地流入方的农地转入成本负担,进而抑制了农地流入方的农地转入需要,致使农地流转规模有限,农地流转率偏低。削减农地流转的交易成本,有利于减轻农地流入方的成本负担,进而促进农地规模化流转。
  在现有农地产权制度和土地管理政策背景下,降低农地流转的交易成本应着眼于农地流转过程,这须关注农地流转模式,但不同的农地流转模式之间存在交易成本差异。在农地流转过程中,应选择交易成本更小的农地流转模式或创新农地流转模式,以尽可能节约农地流转的交易成本。当前我国各地农地流转实践采用的农地流转模式有自由分散流转模式、政府主导流转模式、村集体集中流转模式,以及少量的市场中介组织流转模式。通过对上述四种农地流转模式的交易成本进行定性比较,发现在非完善的农地流转市场体系中,村集体集中流转的农地流转模式的交易成本普遍较小,农地流入方承担的农地流转交易成本也相应地较少。这说明相对于其他农地流转模式而言,村集体集中流转的农地流转模式更有利于我国当前的农地流转,而后续对农地集中流转典型案例的交易成本测算也发现农地集中流转的交易效率较高,与其对应的交易成本较低。
  然而,在完善的农地流转市场体系中,通过市场中介组织农地流转的交易效率优于农地村集体集中流转,这说明农地流转的交易成本仍具削减的空间。为此,应首先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服务功能,并培育和扶持新型农村土地经营主体,同时,政府及土地管理部门应制定精细的农地流转规范和构建完备的农地流转市场服务体系,并从政策上允许农地从“一包到底”向“一转到底”过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