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广西民族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6h】

广西民族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关于民族文化资源的研究

1.2.2 关于文化产业的研究

1.2.3 关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

1.2.4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选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文化产业

2.1.2 民族文化资源

2.1.3 融合发展

2.2 研究理论基础

2.2.1 文化资本理论

2.2.2 场景理论

2.2.3 对选题研究的启示

第三章 民族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之间的内在逻辑

3.1 民族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

3.1.1 民族文化资源具有可开发性

3.1.2 民族文化资源凸显区域文化产业优势

3.2 文化产业是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有效载体

3.2.1 形成新的保护场域

3.2.2 开发新的保护主体

3.2.3 拓展新的保护模式

3.3 民族文化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可以产生多重效益

3.3.1 社会效益

3.3.2 经济效益

3.3.3 生态效益

第四章 广西民族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调研

4.1 调研方案设计

4.2 调研实施

4.3 调研的基本结论

4.3.1 融合程度较低

4.3.2 产业水平滞后

4.3.3 发展动力不足

4.3.4 政策支持乏力

第五章 广西民族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

5.1 观念因素:意识陈旧阻碍产业融合的可持续

5.1.1 发展视野狭窄,布局缺乏整体性

5.1.2 产业认知肤浅,方式呈现单一性

5.2 经济因素:产业发展先天不足延缓融合进程

5.2.1 消费能力低下,需求有待开发

5.2.2 融资渠道阻塞,资金支持短缺

5.3 技术因素:文化资源利用缺乏现代技术支持

5.3.1 生产方式亟需工业技术

5.3.2 运营模式呼唤管理技术

5.4 制度因素:现行政策不利文化产业空间布局

5.4.1 战略导向与优势资源不匹配

5.4.2 发展需求与服务保障不对等

第六章 广西民族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6.1 构建文化场景,谋划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

6.1.1 建设区域品牌,构建本土文化场景特色

6.1.2 与旅游联姻,拓宽民族文化体验之旅

6.1.3 牵手传媒业,立体呈现民族文化之美

6.1.4 依托会展业,打造宣传交流产业平台

6.1.5 以工艺为匙,开启民族文化产品自主开发和市场经营

6.2 转变发展方式,整合融合发展的特色资源

6.2.1 深度开发:由粗劣庸俗向高附加值转变

6.2.2 更新观念:由急功近利向持续发展转变

6.2.3 项目驱动:由简单粗放向复合集群转变

6.2.4 统筹安排:由内部竞争向区域竞合转变

6.3 优化融资渠道,确保融合发展的资金支持

6.3.1 全面与重点:明晰主次优先扶持

6.3.2 引导与鼓励:增进激励以奖代补

6.3.3 助推与提升:培育中介支持发展

6.3.4 辅助与自强:保障企业资金累积

6.4 完善造血功能,强化融合发展的人才支撑

6.4.1 专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

6.4.2 领军人物与通用人才相结合

6.4.3 直接引进和兼职顾问相结合

6.4.4 物质激励与荣誉授予相结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在我国文化产业要实现大发展的背景下,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广西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应当推进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促进民族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以求得地区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双赢。这不但有利于提升地区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还有利于推动地方民族贫困区域的脱贫致富和社会发展,也使得民族文化在发展中丰富保护形式。现有产业发展规律证明,二者的融合发展,必须依靠政府的科学引导和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近年来,包括广西在内的各地方政府,都在不遗余力地强化这方面的支持力度,研究广西民族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显得十分必要且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尝试以民族文化资源富集,但经济基础薄弱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为研究对象,按照“理论基础——内在逻辑——实证调研——制约因素——对策探索”的研究思路,以文化资本理论和场景理论为辅助,探寻广西针对民族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应采取的促进政策,以求充分释放该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潜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