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舆论学视角下先秦“采诗观风”制度研究
【6h】

舆论学视角下先秦“采诗观风”制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1.1.1选题背景

1.1.2选题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文学角度

1.2.2政治学角度

1.2.3传播学角度

1.3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研究内容

1.3.2研究方法

1.4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

1.4.1研究思路

1.4.2研究框架

第二章舆论学视角下先秦“采诗观风”制度概述

2.1.2“采诗观风”的制度类型

2.2先秦舆论的概念

2.2.1先秦舆论的定义

2.2.2先秦歌谣舆论

2.3“采诗观风”与舆论调查

第三章先秦“采诗观风”制度的产生与运作

3.1.1社会动荡矛盾冲突诱发舆论

3.1.2民本主义舆论观盛行

3.1.3统治者对舆论的开明态度

3.1.4以礼乐为手段构建舆论秩序

3.2先秦“采诗观风”制度的运作

3.2.1“采诗”的执行者—作为舆论采集者的采诗官

3.2.2“采诗”的内容—作为舆论载体的政治歌谣

3.2.3“采诗”的运作过程

第四章先秦“采诗观风”制度的功能

4.1舆论采集:了解民风民俗,掌握社会情绪

4.1.1了解民风民俗,监察社会舆论

4.1.2掌握社会情绪,进行社会调控

4.2舆论协商:政治意见的表达,实现民意的政策化

4.2.1政治表达和政治沟通功能

4.2.2政治参与和实现民意的政策化

4.3舆论监督:舆论压力对上层阶级的约束

4.3.1对贵族阶级的言行施加舆论压力

4.3.2影响官吏的选拔与升迁贬黜

4.4舆论引导:礼乐教化构筑社会价值观和舆论秩序

4.4.1礼乐教化下的道德建设

4.4.2礼乐教化是软性的舆论控制

第五章先秦“采诗观风”制度的局限及启示

5.1.3运作模式造成的舆情信息不准确

5.1.4“歌舆”本身极易受到操纵

5.2先秦“采诗观风”制度的当代启示

5.2.1价值层面:精神与方法的当代继承

5.2.2实践层面:构建以扩大公民参与为目的的舆情采集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