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老年性黄斑变性和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内表型的关联遗传
【6h】

老年性黄斑变性和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内表型的关联遗传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1老年性黄斑变性概述

1.2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概述

1.3关于wet AMD和PCV的基因-表现型研究

1.4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5本课题研究设计

1.6本课题来源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眼科临床检查方法

2.3 实验主要仪器及材料

2.4 实验试剂

2.5实验操作方法

2.6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3.2病例组的部位分布特点

3.3对照组Hardy-Weinberg平衡

3.4各病例组和对照组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比较

3.5 不同病变部位组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比较

3.6 病例组临床基本特征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

3.7各病例组和对照组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及三种模型比较

3.8 不同病变部位组和对照组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及三种模型比较

3.9 不同病变部位间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及三种模型比较

3.10 HTRA1/ARMS2、CFH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各病例组的关联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综述: 关于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和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讨论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西方发达国家50岁以上人群的最主要致盲眼病。在中国,AMD也是导致老年人眼盲和低视力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ARMS2/HTRA1和CFH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对于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wet AMD)和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内表现型的关联。
  方法:本课题以2009.10至2014.11在汕头国际眼科中心检查确诊的90名wet AMD患者和78名PCV患者以及141名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所有的患者都接受了全面的眼科检查,吲哚菁绿血管造影用来区别wet AMD患者和PCV患者。所有病例组患者均依靠眼底血管造影结果显示的病变部位进一步分型为中心凹下型、旁中心凹型和中心凹外型。采集所有对象的外周静脉血样,经DNA提取、定量和稀释后,利用Taqman SNP基因分型技术对基因组DNA中HTRA1 rs11200638,ARMS2 rs10490924和CFH rs800292共三个SNP进行基因型鉴定。应用Haploview4.2软件进行哈迪-温伯格平衡检验。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得的临床表现型按照基因型进行卡方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按不同的遗传模型对病例组进行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SNP与疾病的关联。
  结果:AMD患者有中心凹下型55例,旁中心凹下型19例和中心凹外型16例;PCV患者有中心凹下型10例,旁中心凹下型4例和中心凹外型51例。在wet AMD中,rs11200638在隐性和加性模型下与中心凹下病变组有显著关联(OR=2.586、p=0.006和OR=1.902、p=0.005)。rs10490924在显性,隐性和加性基因模型下与中心凹下病变组均显著关联(OR=2.269、p=0.040,OR=2.809、p=0.003和OR=1.995、p=0.002);rs800292在显性和加性基因模型下与中心凹下病变组显著相关(OR=0.314、p<0.001和OR=0.420、p=0.001);各SNP与旁中心凹和中心凹外病变组均无显著关联。比较AMD和PCV合并组与对照组发现,rs10490924 T等位基因的OR值按中心凹下、旁中心凹到中心凹外的顺序或病变部分与中心凹的距离呈依次递减趋势(OR=1.96,p=0.002;OR=1.89,p=0.048和OR=1.64,p=0.025)。在不同病变部位间比较中,带有中心凹下或旁中心凹病变的 AMD患者rs10490924 TT频率是中心凹外病变患者的3.24倍(p=0.048)。rs11200638和rs10490924与PCV组患者诊断年龄显著关联(p=0.014和p=0.008)。携带两个危险等位基因的患者诊断年龄(AA67.13±8.67岁和TT67.24±8.51岁)均明显高于只携带一个(AG60.10±10.04岁和TG59.85±10.04岁)和没有携带危险等位基因的患者(GG60.58±8.30岁和GG60.85±8.30岁)。虽然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但wet AMD患者也呈现了相同的趋势。
  结论:本研究在验证ARMS2/HTRA1和CFH与wet AMD和PCV疾病关联性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内表现型与疾病的关联,我们发现通过对wet AMD患者病变部位的分型能够使易感基因与疾病的关系得到进一步揭示,帮助我们对疾病发生机理的理解。另外,我们还发现rs11200638和rs10490924与PCV患者的诊断年龄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