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成长期中小型智能制造企业研发人才激励机制研究——以A公司为例
【6h】

成长期中小型智能制造企业研发人才激励机制研究——以A公司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思路

1.4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人本原理

2.1.2 X-Y理论

2.1.3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2.1.4 ERG理论

2.1.5 成就需要理论

2.1.6 双因素理论

2.2 文献评述

2.2.1 智能制造

2.2.2 中小企业的人才激励

2.2.3 研发人员激励

2.2.4 股权激励

2.3 小结

第3章 中小型智能制造企业研发人员激励分析——以A公司为例

3.1 A公司

3.1.1 A公司简介

3.1.2 A公司研发人员激励现状

3.2 A公司研发人员激励的实地调查

3.3 调查问卷与实证分析

3.3.1 调查问卷设计

3.3.2 调查问卷样本状况

3.3.3 调查问卷信度分析

3.3.4 调查问卷效度分析

3.3.5 A公司研发人员激励难题

3.3.6 相关分析

3.3.7 方差分析

3.3.8 回归分析

第4章 研发人员激励难题的原因识别与机制构建

4.1 A公司研发人员激励难题的构成原因

4.1.1 中西文化差异下的理论“水土不服”

4.1.2 制度设计不合理

4.1.3 员工自身对股权激励机制的排斥

4.1.4 智能制造行业的特殊局限性(未来风险性)

4.1.5 团队人员构成的复杂性

4.2 A公司研发人员的激励机制构建

4.2.1 外部合作和引用机制以激发员工活力

4.2.2 内部竞争和合作机制

4.2.3 创新人才激励体系

4.2.4 切忌个性化的“因材施教”,寻求个体与组织目标的融合

4.2.5 注重企业自身实力和企业文化的构建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企业研发人才激励调查问卷

附录2 企业研发人才激励访谈记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由“制造大国”走向“智造大国”,是中国寻求新的发展和突破的关键。对中国企业而言,这也是新的发展机遇。智造的一大主要组成力量,即是其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和体现。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如何能够在这一轮智能制造领域的角力中脱颖而出至关重要。目前,除了BAT等超大型公司之外,还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进行探索。但是,这些处于探索期的成长型中小科技企业,却面临层层障碍和壁垒。资金不足、机会缺少、人才流失,都困扰着它们的成长和发展,甚至影响到了它们的生存。对于企业界所面临的这种难题,现有学术界的讨论较少;已有的文献主要是讨论了智能制造的基本概念、相关内涵和启示等,较少对中小型智能制造企业面临的实践难题展开深入研究。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现有文献较少深入讨论那些有着良好发展前景、正在茁壮成长的中小型企业的人才之道,尤其是研发人才的“选育用留”问题。中小企业不仅数量众多,是市场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有潜力、有成长空间的经济力量。讨论处于成长期的中小型智能制造企业的人才之道,有助于帮助更多的企业解决困惑,同时弥补现有研究中的不足与缺陷。
  本文结合个人的工作经历,以中小型智能制造企业A公司为例,研究研发人员的激励问题。具体而言,本文通过对公司创始人、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研发人员等的访谈调查,采用质性分析方法,识别出A公司的基本信息、组织架构、发展历程、增长速度、人才模式等,设定了具体的问卷;而后对企业员工展开了问卷调查,收集有效数据,通过定量分析,探讨智造背景下中小企业研发人员激励的各项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股权制度设计不合理、工资制度不合理等,是人员激励受限的主要来源。
  根据分析结果及相关的激励理论,本文给出了优化智能制造领域的中小企业的研发人员的激励机制的建议,外部合作与引用机制以激发活力、内部竞争和合作机制、创新人才激励体系、整合个体与组织目标,以及企业文化构建等,是有效提升激励效能的关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